如今坐高铁出行,若是稍微注意一下,会感到前后左右旅客用手机打电话谈的多是订单签订、讨价还价、货款催要、股票行情等经济往来之事,八九不离十,多与钞票有关。不信你下次留意一下。当今社会,追逐财富,动力澎湃。《民法典》十几万字汇成的民法精神就是一句话:用法律鼓励人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创业的民事活动和保护由此积累的各种合法收益和财富。
没有财富何来幸福!就连举世公认的圣人孔老夫子也同我们一样爱财爱钱呀!他甚至说过: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孔夫子说:果能富余,有人只要许诺给我工资高报酬多,我都愿意给老板拎包,鞍前马后服侍。不过,孔老夫子在钱财面前是有鲜明底线的哦: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记得十几年前还是绿皮车年代,一次出差从北京返回十堰,在卧铺车厢里,我对面铺位的一位老者与我唠嗑:弟弟刚退休,我们兄弟俩出来旅游,我曾问弟弟在岗位上有没有拿不该拿的钱财,他说没有,果如这样,我当哥哥就很满意了。
时光流转,到了去年五月,我自己也办妥了退休手续!回想自己在法务岗位上干了十多年,曾经也有逢年过节,合作伙伴送红包的经历,我按规矩婉拒。这不仅没有妨碍我们的友情,反而更融洽愉快。记得一位朋友在劝慰我收下时说过:兄弟之间,不用客气。我用开玩笑的口吻但也很实在地说:我们是朋友,但怎么我没给你送红包,倒是你给我送红包呢。经济纠纷的相对方有时也会跑来与我套近乎疏通,那就更不能拿他们带来的烟酒茶了。裤裆里落黄泥,不是屎也是屎。话糙理不糙,不能拿就是不能拿呀。
其实,爱钱财人之本性。有一年,上级部门推荐我评上一个奖,按规定有笔奖金。到了下个月,我看工资账上没到这笔奖励,我就提醒人事部门别忘记了发给我。
孝心是中华文化传统最重视的。中国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意思是如果非要以物质多寡来衡量子女是否孝顺,那穷人家缺金钱、少排场,几乎没孝子了。我想那些被糖衣炮弹击中落马,那些曾经做出辉煌业绩现堕落腐败而失落尊严的贪官污吏,他们拿受贿索贿、侵占贪污的丰厚钱财奉养自己的父母,以为这是光宗耀祖时,可曾想到过中华文化启蒙读物《弟子规》中的那句“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可曾理解《孝经》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蕴含的浓浓亲情。当戴上手铐脚镣而身陷囹圄,给父母给家庭带来的是蒙羞与愧疚,与孝顺早已是南辕北辙,相去甚远了。
每当在官媒上看到打虎、拍蝇、猎狐的新闻,网民留言中,少不了有“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评论。其实陈毅元帅在诗句中还说过: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更深刻剖析人性坦言: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
陈毅元帅更从增强党性的角度用诗句吐露心声: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这些诗句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弟子规与手莫伸,从家国情怀和党纪国法两个方面提醒我们在钱财面前一定要管住自己不占便宜。既要有党性约束,也要有家庭责任。我至今收藏着1979年外祖父寄给我、现已泛黄的一张信笺,那是我离开上海后,外祖父在信中告诫我在成长中不能贪便宜,不能拿公家的东西。随着岁月更迭,我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如今退休,外祖父四十多年前信中对我的叮嘱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不思量自难忘。家风家教能让我们系好人生路上的第一粒扣子,党纪国法更能时刻提醒我们对待公权力就是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长辈伤心,才谈得上对家庭负责!
家和贫也足,不义富多忧。不贪为宝的成语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至今仍是美谈。读初中时曾看过罗马尼亚的故事片《神秘的黄玫瑰》,里面一句台词“不属于我的不动心”像种子一样长进我心里。不贪为宝不等于不爱钱财。爱钱财没有错,关键是我们要记住开国领袖那句雄壮诗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不义钱财就是臭不可闻的粪土,我们不稀罕!别让不义钱财桎梏了我们的手脚,毁掉了我们辛苦营建的家庭,弄得我们竹篮打水一场空,更不能夺走我们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生活和健康这个最大的本钱。
不义钱财纵有千般诱惑,也休想俘虏我们,损公肥私、受贿贪污的不义钱财,不能拿就是不能拿,不动心就是不动心。我以为:钱上分明真丈夫,公私拎清大智慧。世上从无后悔药,管住自己亦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