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那一年,我和姐姐从内蒙下乡的杭锦后旗回到京城。可北京已经没有我们的家了。哥哥在东北嫩江,母亲随单位去了云南丽江,父亲在湖北十堰。我们这次就是去投奔他的。
父亲安排我们到北京转车时,可以去找他的一位老战友。姐姐觉得我们和父亲的老战友不熟,不如去亲戚家。她就带着我,先去某军区大院找亲戚。这位亲戚是某兵种的政委,他老伴和我妈妈是亲戚。原来还算是来往密切的。我们来到军区大院门口,说明了情况。门卫室的一名军官(穿四个兜的军服)开始打电话。不一会儿他放下电话对我们说:“首长说国庆节期间管制比较严,各军区大院不准外来人员进入。请你们回去吧!”
我和姐姐愣住了。我刚张口问:“我y……”姐姐立即拉着我:“别说了,我们走!”我们一言不发走到了大街上。我长长叹了口气。从12岁起,我便开始看到了周围亲朋好友及邻居们的生生死死。这点儿世态炎凉,我还是明白的。
一路无语,快到父亲老战友的家了,姐姐对我说:“一会儿到了人家的家,先问好。其他不要多说,也不要多问。人家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嗯。”我答应着。姐姐那年也不过才19岁,可是好像比我懂事得多。
姐姐对我说的这番话,让我想起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我14岁就看了《红楼梦》姐姐比我还早)。
我们来到父亲老战友孔伯伯家。孔伯伯家只有他们老两口和保姆。孔伯伯身体不好,腿脚不便,但他还是对我们挺热情的,阿姨的态度略显平淡。这已经够可以了,不敢再奢求。
住下后,姐姐对孔伯伯表示,我们明天就去买票,争取后天走。孔伯伯挽留道:“你们现在回京一趟不容易,多住几天吧!”姐姐有些犹豫。我轻轻拉了拉她袖子。孔伯伯又说:“马上快到国庆节和中秋节了,过了节再走吧!”姐姐看看我,我点点头。
孔伯伯笑着说:“你们要是留下,我有个惊喜给你们!”
“什么惊喜?”我们异口同声。“现在告诉你们,还有什么惊喜可言?就这么说定了!”孔伯伯边说边笑着,拄着拐杖走了。
孔伯伯走后,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早就想在北京多呆几天,好去看看一些亲朋好友了。姐姐拍了我的头一下说:“瞧你那样,喜形于色的!”我不服气说:“你还不是也想去看看发小什么的。”
那几天,我们就去看一些朋友和老邻居。还不错,他们对我们挺好的。尤其在一个发小家,她留我们吃饭不说,她哥哥刚好从云南的农场回来探亲。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境遇,使我们颇有共同语言,越聊越投机,天渐渐黑了。发小娇娇让我们住下。
姐姐一拍脑袋说:“你快去给孔伯伯家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们晚上不回去了。”
我们姐俩说着,我们在内蒙兵团的生活;发小谈他在云南农场的状况,我们彻夜长谈。
等回到孔伯伯家,他老人家没说什么。阿姨有点不高兴说:“你们住到别人家也不事先说一声,饭都做好了等你们!”
我和姐姐忙说:“对不起!”
阿姨:“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我们低头说:“知道了”。我的心沉下去。
这时,不知从哪里蹦出个小丫头,大约四、五岁。她拉着阿姨的衣服说:“奶奶,您就别说姐姐啦!她们都知道错了!”阿姨拍拍她的头说:“好了,我也知道了!”
我悄悄冲小丫头伸出大拇指。再仔细看看那小丫头,我不禁叫出来:“这小丫头太漂亮了吧?!”以我小学毕业生的水平,一时词穷,跳到脑子里的就是:漂亮的一塌糊涂!
小姑娘是孔伯伯的孙女。他大儿子和儿媳都是军人。他们有任务就把小姑娘送过来了。小姑娘自来熟,立马搬出集邮册、相册什么的给我们看。在相册里,我看到了个非常漂亮的年轻女性,和小姑娘挺像的。我问小姑娘:“这是谁啊?”漂亮的一塌糊涂又冒到脑子里。
小姑娘说:“这是我姑姑,都说像我。”我点点她的小鼻子说:“应该说是你像你姑姑。”“反正都一样。”我们都笑了。
我心情刚好一些,小姑娘突然说:“我小姑姑已经不在了。”我吃惊的看着她。小姑娘又说:“我听到爷爷奶奶爸爸都哭了。”我无语,这么美丽的女子,这么美好的年华!我赶紧合上了相册。
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这天,保姆做了一桌好菜。我最喜欢的是清蒸鲈鱼。别的菜都忘了是什么了。晚饭后,保姆又把瓜果点心、花生瓜子等摆好。
我后来才知道,孔伯伯是老红军级别的。在那个买东西都凭票证的年代,孔老是有特供的。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食品,我想这就是孔伯伯要给我们的惊喜吗?这也不太像啊?
天渐渐黑了,月亮升起来了!不愧是中秋之夜,月亮又大又亮!只是似乎不那么圆?俗话怎么说的呢?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嘛!
孔伯伯这时对我们说:“来,都到阳台来。”
宽大的阳台上已经放好一张小桌子,上面有茶水和切好的西瓜,还有一些干果。周围也摆好了椅子。孔伯伯说:“来,我们先赏月!”他先坐下了,阿姨抱着小姑娘也坐下了。我们姐俩也跟着坐下。
孔伯伯说:“今夜的月亮真是好看!”我们举头望去,确实漂亮!天空晴朗,月明星稀。月亮上还依稀可见影影绰绰的暗影。我不禁脑补起来:月亮上除了环形山还有什么?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这时,小丫头发问了:“奶奶,月亮上嫦娥还在吗?玉兔在吗?吴刚还在砍桂树吗?”“在呢在呢都在呢!”阿姨笑着亲了小丫头一口。
我好久好久没这么认真的去看月亮了。后来也再没有这么认真仔细的去看了。赏了一会儿月,我心里还是有疑问:赏月就是惊喜吗?好像一点也不惊喜啊!
孔伯伯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他指着阳台角落里说:“你们看那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才注意到,那里有一株比我人还高的花。硕大的花蕾,形状像人的手指伸直并拢那样,大小也差不多。花株上约有三五朵含苞待放的大花蕾,还有小一些的,目测约有七八朵之多。
我们望着花,有点不知所以。孔伯伯说:“这是昙花。就是昙花一现的那个昙花。你们一定没看见过它开花吧?”我和姐姐连连点头:没见过。”
孔伯伯:“那你们今天晚上就等着,好好看它开花吧!”
我有些奇怪的问:“孔伯伯,您怎么知道它今天一定能开呢?”
孔伯伯笑着说:“我当然知道,我都养了它十几年啦!”
我们边聊天边等待。八点了,九点了,九点半了……昙花静静的待在那里纹丝不动。小丫头都睡着了。我也开始犯困了。
这时,孔伯伯忽然说:“快醒醒,要开花了!”我们赶紧集中注意力,盯着花看。
只见最大的那朵昙花,慢慢的慢慢的张开一个小口。我几乎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它看。花一点一点的缓缓张开着,越开越大。不知道是错觉还是真的,我仿佛听到了花开时,窸窸窣窣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昙花猛然一下全部绽放。白色中带一点娇黄,硕大的花瓣完美的舒展在我们眼前。美的令人窒息!我完全被震撼到了!我找不到词汇来形容,太不可思议了!一朵花居然能这般肆意怒放!
昙花一现在我们的词语中,多少是有些贬义的。我觉得这实在是冤枉和委屈了昙花。虽然昙花仅仅只能开短暂的两个时辰!但是它的美是永恒的!是夺人心魄的!这就足够了!
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我们又静静的欣赏着昙花之美!花形与仙人掌之类的花相似,但是好像更加娇艳欲滴。不,不是,娇艳欲滴形容它不合适。昙花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卓尔不群、晶莹剔透、馥郁芬芳……
又观赏了一阵子,我好像打了个盹,睁眼再看那昙花,似乎小了一点。它慢慢在闭合,一点一点的、悄无声息的,渐渐的收拢着花瓣。我的心也跟着收紧起来。最后,它又变成了没开花时的模样——花苞。可是它微微低下了头,明显的少了一分生气、一分傲气、一分娇娇之气!
我安慰自己:这花不是凋谢了,只是睡着了。脑子里忽然跳出一句古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我低声问:“孔伯伯,这花还会再开吗?”
孔伯伯说:“当然会开!只是今夜开过的花,明天不会再开了!”
明天不会再开了!!!听了这话,不知道怎么的,我顿时热泪盈眶。昙花一现虽然是瞬间的灿烂,但它怒放的生命,令人钦佩!
不知道怎么的,我忽然想到了,小丫头的小姑姑。她的生命似乎在此时此刻与昙花重合在一起,都那么美好,都那么短暂!在这清夜无尘的月色如银的团圆节里,透着一种淡然的凄美!
我当时的心境难以言说。昙花带给我的震撼,带给我的领悟,永生难以忘怀!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那皓月当空、昙花一现的中秋之夜。感谢孔伯伯带给我们的惊喜!愿他老人家,依旧能看到月圆、能看到花开、能看到他仙子般的女儿、能看到生机勃勃的今天!
昙花的花语:刹那的美丽,瞬间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