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柳汽魂 (散文 作者 范黎)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三千年前,《诗经》就用柔美、生动的言语,展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场景。于东风柳汽而言,利于勤,亦强于勤,柳汽人用劳动传承,承载泱泱华夏之魂,用汗水铸就梦想腾飞。

从“柳农”到“柳江牌”上路,从“23天试制出广西第一车”到“第一试车员梁钢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柳汽人,劳动美是一次次高举大锤义无反顾砸出来的。他们用铁丝、纸、木头做成驾驶室模型,经上百次修改后,敲成汽车驾驶室。没有任何设备,全靠人力,用大锤一点点锤出来的汽车大梁。60毫米的锰钢钢板,回弹力大,稍有不慎手就被震麻。老一辈柳汽人吃住在车间,不分昼夜,成就了广西第一车。他们用兢兢业业传递柳汽人专属的劳动之美,用平凡铸就个体生命之重。

从汽车滞销不好卖,柳汽日子很艰难,到柴油东风柳汽正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柳汽人,劳动美是一次次高举创新大旗,力争上游拼出来的。在那个“创新”意味着大胆、冒险的年代里,国内一直没有平头车,柳汽人敏锐地发现这个机遇,多次去国外考察。不具备平头车冲压件就引进核心技术,创造条件,利用外资,革新产品,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头驾驶室。从此柳汽有了乘龙牌。他们用果敢坚毅传递柳汽人专属的劳动之美,用创新变革描绘最深厚的底色。

从只依托中重卡,到MPV制造专家,从缺乏技术支持,只能依靠欧洲平台进行对标,到两项工程成功问世,东风柳汽开启铸“心”之旅。21世纪的柳汽人,劳动美是一次次凝聚汗水,挑灯夜战,拼尽全力搏出来的。研发组进入襄阳学习,法兰克程序及其他程序,都是一个一个代码查找破译,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虚心请教,最终掌握了框架模块化程序的编制,打开了从毫米级到微米级的精度提升。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东风柳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心脏”,完成了新时代下的智能升级。柳汽人以科技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拼搏,用不懈努力书写色彩缤纷的柳汽图景。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六十八载,几代柳汽人,兢兢业业,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柳汽人,传承劳动之美,我们是柳汽的接棒者,腾飞柳汽之魂。柳汽人,尽心春耕夏耘,终能见其葳蕤生长,蓊郁繁盛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