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讯】自公司实施商用车“跃升工程”以来,东风物流集团聚焦客户需求,强化协同联动,以专业的服务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公司各商用车事业单元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东风物流(十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堰公司”)作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有效应对新能源车型上量、龙擎发动机高产、整车新工厂建设及商品车发运高峰等任务叠加带来的保供保产压力,从创新配送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管理体系、攻坚智能运输项目、提升发运服务效能四个方面发力,鼎力保障东风商用车稳产高产与高质量发展。
仓库里员工忙着叉运电池
创新配送服务模式 助推新能源生产线效能提升
聚焦零部件投控配送环节,十堰公司零部件物流一部第一时间组建精干突击队,开启连班倒备战模式。投控团队提前与生产端精准对接,梳理出装配工位的零部件清单与取用顺序,以“分拣到人”的精细举措,打通线边配送“最后一米”,大幅提升装配效率。作业时,投控团队实行“一人一工位”分拣责任制,备料员对照工位需求清单,从物流中心仓库逐一拣选对应型号的零部件,核对数量、规格,按照装配工序先后顺序,将零部件有序码放在专属料架上,并张贴清晰的工位标识与取用指引。备料完成后,经专人二次复核,确保每个零部件对应一个工位、每道工序匹配一套物料,从源头杜绝错发、漏发问题。
核对零件号
这一创新举措让东风商用车整车工厂六线装配工位实现“按序装车、直接拿件一步到位”,无需花费时间寻找、核对或调整零部件顺序,伸手即可取用适配当前工序的零部件,彻底省去物料整理环节,六线装配工位单次取件时间从原来的3-5分钟缩短至1分钟内,线边物料等待时间减少50%以上,单日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优化服务管理体系 为龙擎动力总成高产保驾护航
十堰公司零部件物流三部从专项攻坚、现场规范、流程改善、安全管控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通服务堵点,夯实保障基础,全力助推龙擎动力总成高产目标落地。
零部件物流三部党支部与龙擎动力生产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针对轻污染区物流痛点开展专项攻坚。围绕零部件清洁度管控,落实工位器具除尘措施,确保上线零部件品质达标,从源头减少后续生产隐患;针对库房托盘规格不统一、作业流程繁琐等问题,推动托盘标准化替换与库区重新布局,使物流流转更加顺畅,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在现场规范方面,对线边库位、雨棚下零部件存放区域进行重新梳理,明确摆放标准,杜绝杂乱堆放;对库房琉璃架零部件标识进行优化定制,通过清晰、统一的标识,缩短找货时间,提升取货效率。
东风商用车整车交付中心
在流程改善方面,为进一步提升作业规范性与产品质量,修订完善轻污染区、外装线标准作业书,明确操作流程与质量要求;通过常态化作业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操作,有效降低“后工程不良率”,为客户高产筑牢质量“防火墙”。
在安全管控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筑牢安全防线。同时,推行“科室干部夜间轮班制”,值班干部实时关注一线员工工作状态,主动倾听员工诉求,及时协调解决工作难点与生活需求,帮助员工解除后顾之忧,让员工安心工作。
攻坚智能运输项目 为整车新工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随着东风商用车整车新工厂建设项目投产节点临近,CIM车身智能运输项目保障工作成为重中之重。面对这一挑战,十堰公司调达物流部与物流技术部、物流运营部共同组建专项团队全力攻坚。专项团队紧盯CIM项目进度节点,组织召开专题沟通会10余次。专项团队成员放弃高温假和节假日休息,全身心投入运输设备改制,通过反复测试和调整,成功解决25项技术难题,确保设备达到技术要求。
东风物流十堰公司零部件物流三部与龙擎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对现场改善方案进行商议
经过6个月的紧张忙碌,首批9台运输设备已完成改制。为确保试运行顺利进行,结合运输设备特点制定点检基准,并组织驾驶员进行操作系统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截至目前,试运行情况良好。
十堰公司零部件物流二部为了保障D760移线转产顺利推进,科室干部带头冲锋,管理人员分片负责,班组长现场调度,一线员工主动请战,承担D760零部件收货和立库拣选、顺序件分拣等任务。团队默契配合,严格核对收货区零部件信息,确保准确入库;立库区快速集配,完成零部件拣选;平库区精准分拣,保障顺序件供应。经过5天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提升发运服务效能 保障整车交付高峰期平稳度过
十堰公司整车物流部交付中心面对10月份以来单日发车量骤增600多台的挑战,紧扣效率、质量、安全三大重点,全力破解交付难题。快速启动弹性人力调配机制,打破岗位壁垒,统筹调度各岗位人员实现跨岗增援,检验岗人员在完成车辆检测后,即刻支援停放引导;调度岗人员提前与仓储、运输环节对接,同步更新车辆出库优先级信息。对入库车辆停放区域进行动态整理,根据车型、发运目的地划分“专属停放区”,通过优化动线设计,将单台车停放耗时缩短2分钟,单日车辆周转效率提升30%,确保入库车辆“随到随停、随调随出”,有效化解出库量激增带来的场地与人员压力。
严把交付质量关,执行“三级检查”机制,从车辆接收、场内停放到装载发运,每个环节均配备“双岗质量预检员”,尤其对“出口车”外观及78项指标逐项核查,小到螺丝紧固,大到功能系统完整性,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确保质量无缺陷。面对新能源商用车交付需求增长的新挑战,成立攻坚小组,加强电池电量检测、充电桩使用等业务的学习;在库内新增充电桩,预留两排充电车位,从硬件层面解决新能源商用车充电需求;组织充电人员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充电桩操作与应急处理流程,实现“检测—充电—交付”闭环管理。在近期120台出口车的紧急交付任务中,仅用2天就完成全流程检测,交付合格率100%。
严把交付安全关,构筑“制度+执行+技术”三维安全网。修订《班组安全管理细则》,并组织全员学习,确保责任覆盖无死角;每日班前早会增设“三分钟安全微课堂”“一事故一卡片”学习内容,每月组织驾驶员开展夜间入库、恶劣天气加急出库等场景的演练,强化规范操作意识;调度员依托车辆追踪系统,实时监控车辆出库动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联动处置,确保整车交付零事故。
(记者 赵璠 通讯员 闫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