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讯】10月26日,东风睿立达V8E在苏州上市,新车以“能拉能装”的硬核实力,成为万千奋斗者的关注焦点。一款可靠车型的诞生,从来不只是参数的堆砌,更是一场关于“精度、强度与品质”的极限挑战。在亮眼的价格与配置背后,是智能制造与一线匠心的深度融合。让我们一同走进东风股份制造总部襄阳工厂焊装车间,揭秘东风睿立达V8E高品质整车如何从图纸走进现实。
机器人对前后车身进行合拼
智能焊装,精度从“毫米级”开始
东风睿立达V8E的白车身制造,从设计之初就贯穿同步工程与尺寸工程,在ET(工程调试-设计验证)、PT(生产调试-生产验证)阶段直至SOP(小批量生产)量产,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精度”展开。
79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焊接自动化率接近40%;自适应焊接控制器实时监控每个焊点,确保焊接强度无短板;激光视觉扫描+机器人涂胶,让涂胶质量可追溯,4台机器人同步抓取侧围总成,合拼精度再升级;AGV激光SLAM导航实现地板分装“零误差”输送。
这一切,共同铸就了V8E白车身骨骼精度合格率超95%的硬核实力。
白车身95%的精度合格率,源于工业化试制阶段对23大项关键工作的死磕与“较真”。在图纸变为实物的漫长过程中,工程师们展开了一场围绕“毫米”的精密战役:
焊接夹具被反复“拷问”——无论是静态的精准定位,还是动态的重复夹紧,其稳定性都经过千锤百炼;
焊点与顺序被精细“算计”——每一个成型焊点的位置、强度,乃至焊接的先后顺序对车身尺寸的微妙影响,都被逐一验证,从源头规避“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尺寸变异;
变形与误差被提前“预见”——通过精准分析焊接热变形与数百个零件的累计误差,制造前就预判并补偿可能出现的偏差,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检具的符合性被严格“审视”——每一套检验工具本身,都经历着最为苛刻的核对。
每一项看似枯燥的验证,都是为白车身精度打下的一根根地桩。
绿色智造,为品质与健康双重护航
襄阳工厂焊装车间在对精度的极致追求与对环境的责任担当间,找到了和谐的平衡点。
这里,所有弧焊工位均配备除尘房,高效收集、处理烟尘与有害物质,实现“高精度”与“环保”的双赢。
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环保法规,更是一份对一线工人健康的切实关怀,以及对“绿色制造”承诺的坚定履行。
东风睿立达V8E成功地将“高精度”的硬核实力与“环保”的可持续理念融为一体,实现了产品品质与企业责任的双赢。真正的现代制造,既是科技与匠心的融合,也是一场对自然与人的温情守护。
(记者 陈美奇 特约记者 张明远 通讯员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