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心语:牢记历史,是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大事。有人意欲篡改历史,我们一定会起而斗争。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历史,从历史中找到前进的动力。尤其是现在,抗日战争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越来越少。我有责任把这段记忆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我要在有生之年把传递历史记忆的工作继续做下去,尽一名老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意义非凡,衷心感谢党中央亲切关怀,将永远铭记党的恩情,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焦润坤身穿新四军军装(中)出席抗战纪念活动
老兵档案:焦润坤,1924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37年日军轰炸常州,年仅13岁的他与家人失散,被国际灾童教养院收养。1942年加入淞沪游击一支队,1943年4月正式加入新四军淞沪四支队,担任文化教员。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多次战斗,解放战争中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两次,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8月,转业至第一机械工业部调度局援外处科长。1969年10月从北京来到十堰支援二汽建设。1984年11月从二汽基建办副处长岗位离休。
焦润坤家中,一张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共同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的照片,与金婚纪念照一同醒目地悬挂在墙上。这映照着他命途多舛却波澜壮阔的一生——日军侵略的目击者、细菌战的受害者、抗战的亲历者、新中国的建设者。离休后,焦润坤自认最大的责任就是传承历史,“作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我有责任把这段记忆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侵略者的暴行抹不掉,我就是活的见证!”
“我至今仍记得被日军轰炸后的常州街头,死伤遍地,路上到处是炸飞的腿,到处是‘救救我啊,救救我啊’的哀嚎。”
1924年10月,焦润坤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卖豆腐为生的贫困家庭。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紧接着,日本疯狂进攻南京,并对沪宁沿线城市轰炸,焦润坤的老家常州也难逃一劫。这一年,他刚刚13岁。日军轰炸常州的那天,他正在常州火车站提着篮子叫卖豆腐。
当天常州空袭警报拉响,大街上的老百姓都没有在意,直到炸弹密密麻麻投下来,才意识到真打仗了……焦润坤蜷缩墙角,虽幸免于轰炸,但也造成了耳朵永久性的损伤。“日军侵略的暴行抹不掉,我就是活的见证!”
焦润坤为少年讲抗战故事
此番轰炸后,常州老百姓纷纷逃难。焦润坤一家五口逃往江北,后因生计无着,父亲带他赴上海谋生,却不幸走散。与家人失联后,焦润坤几经辗转,最终被送入了位于上海的工华难童收容所。1938年,为了不让这些孩子落入日寇手中,著名爱国人士竺梅先将收容所里的孩子全部转移到浙江宁波奉化后琅乡泰清寺,创办了国际灾童教养院。在教养院,孩子们常学唱《五月的鲜花》《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焦润坤说,“爱国教育影响深远,后来不少难童参加了抗战。”
1940年10月,日军在宁波投下细菌弹,病毒肆虐,波及奉化、慈溪,教养院的孩子们未能幸免。“500多个孩子中有100多个被感染,隔离了整整100多天,我是其中之一。”焦润坤回忆,感染者主要症状是脓包疮和恶性疟疾,他两种都未能逃脱。“浑身脓包,大的如蚕豆,小的似黄豆,痛苦难言。无药可医,只能用剪刀剪破,淡盐水擦洗,疼痛钻心。”最痛苦的是清晨,“溃烂的伤口与床单被子黏连,宿舍里一片哭喊。”三个月后离开隔离区时,近百人的宿舍已空了不少……
“我要参军!报国!打鬼子!”
1942年教养院驻地沦陷,当时竺梅先因积劳成疾已去世,接替他事业的是他的妻子徐锦华,但当时教养院也因经费、粮食问题,陷入重重困境。汪伪驻军多次要挟接办,徐锦华坚定地说:“宁可解散,也绝不能把孩子们送到日寇和卖国贼的手中。”自此,教养院里的500多名孩子风流云散,流落各处。
离开教养院后,焦润坤自问“我要去哪?我要参军!报国!打鬼子!”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焦润坤等32名年纪稍长的青年,一起投奔了部队。焦润坤先是加入了由进步国民党党员领导的淞沪游击一支队。后来,焦润坤在一次养病期间与部队失散,又于1943年4月正式加入新四军淞沪四支队,并担任文化教员,主要教学生文化课与抗战歌曲。
百岁抗战老兵焦润坤
焦润坤所在的部队主要在浙东地区活动。“我们遇到很多困难,生活条件差,武器也远远落后于日本人,打仗就靠着勇敢和精神支持。”但焦润坤坚信,“正义的战争一定能打败非正义的战争。”
回想起战斗的“光辉岁月”,焦润坤说,那时候,四支队经常与三、五支队一起活动。“三、五支队对我的影响很大,纪律很好。”焦润坤回忆说,三、五支队要求战士借宿老百姓家之后,走之前要打扫干净屋子,把水缸挑满,打坏东西要赔偿,借的东西要归还,还设有群众纪律检查员。
1945年4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为了巩固后方力量,阻断山南、山北的联系,日军在慈溪境内的下湖头庙建立了一个隐蔽的据点。14日夜,细雨蒙蒙,焦润坤所在中队奉命拔除该据点。中队长卓新民率百余人发起进攻。排长杨光明用手榴弹炸开庙门,日军机枪疯狂扫射。指挥破门的卓队长突然以手按压腹部。
“天黑看不清,我趁敌火力间隙一摸,他手上满是黏糊糊的血!”焦润坤回忆,“他却说:‘别管我,拿下据点!’”
杨光明将剩余手榴弹投入庙内,并率众呼喊扰乱日军。焦润坤与另一战士急忙搀扶卓新民后撤。辗转找到一家诊所时,卓队长已因失血过多牺牲。“伤本不致命,若有今日医疗条件,定能救活。”焦润坤深情地说,“我一生难忘他,每年清明都唱《五月的鲜花》纪念。”
“那时,我们的生活条件差,武器也远远落后于日本人,但打仗就靠勇敢的精神支持。”焦润坤和战友们都坚信,正义的战争一定能战胜一切。
1943年焦润坤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因为战事迟迟未能转正。1945年日本投降,焦润坤再次提交入党申请书,“在候补三个月后顺利入党,加上抗战胜利,对我来说是双喜临门。”焦润坤深情回忆。
“为实现‘打汽车工业翻身仗’的理想做点事,非常荣幸”
焦润坤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多次战斗,解放战争中又参加过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三等功两次,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于1964年转业。
1969年10月,焦润坤响应二汽建设的号召,和100多名干部,分批来到十堰建设二汽。
当时交通极不方便,焦润坤先从北京乘火车到汉口,再转火车到光化县(现为老河口市),然后转汽车到丹江口,再坐船到郧县(今为郧阳区)邓湾后到十堰。
“当时我们同批40多人抵达花果头堰水库后,没地方住,就分散在当地十几户居民家打地铺。在老乡家没住几天,我们就开始搭建芦席棚。”焦润坤说,大家就地挖土、挑水,脱掉鞋子搅拌泥巴,做成土坯盖房子,吃的是开水泡饭加萝卜咸菜。
二汽建设充满艰辛。但艰苦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磨灭掉东风建设者创业的热情。焦润坤先后参与完成了成千上万台人拉肩扛式的设备运输“平安”进山、“黄龙引水工程”、“设备质量攻关”大会战等重大工程项目。谈起二汽创业中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完成时,焦润坤说:“每次遇到困难,都是干部职工齐上阵,团结一致渡难关。大家都觉得能够为实现‘打汽车工业翻身仗’的理想做点事,非常荣幸。”
2015年,焦润坤重访东风公司十堰基地。“两只眼睛都不够用,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面貌,变化太大了!东风公司和十堰市在几十年发展中,共同建设了美好的家园!”焦润坤赋诗抒怀:“武当山下忆当年,十堰穷山换新颜。东风精神逐梦圆,更当举起永向前。”
“我是代表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们,在享受这个时代赋予的荣光”
1984年离休后,焦润坤定居北京,担任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及浙东分会副会长,多次赴部队、高校宣讲铁军精神。其“口述历史”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录。
“今生最激动的事就是和习主席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说起2014年7月7日的纪念活动,焦润坤老人说,“这是我一生中非常荣幸、非常幸福的事情”。
2014年7月7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之际,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焦润坤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
焦润坤回忆,当时从台阶走到雕塑前时,他感到全身都充满力量。仪式结束后,习主席和其他首长亲切看望了参加仪式的抗战老兵和老同志代表,习主席再次和焦润坤握手,并询问他身体情况。“很好,主要是赶上了这么幸福的时代。”焦润坤激动地说。
焦润坤常说:“我是代表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们,在享受这个时代赋予的荣光。”他的经历,是一部活生生的抗战史,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记者 龙际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