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要动力 向管理要效益——来自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的扭亏故事

一张醒目的大红喜报贴在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大门口,员工进出厂区会不自觉地瞄上一眼。3月份,铸造二厂交付合格铸件9200吨——这是铸造二厂建厂以来从没有过的高产数据。

从去年5月的8050吨,到今年元月的8840吨,再到3月的9200吨,数据上的变化显而易见。比数据更重要的是,铸造二厂近两年里因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去年,该厂全面盈利。这个极具标志性的发展拐点,让员工腰杆直了,信心足了。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该厂调研时说,铸造二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全员改变,由表及里

巨变时代,不改变就是最大的危机。

铸造二厂,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厂,曾经号称“东风四大金刚”。这个拥有3000人的大厂曾经辉煌过,前些年的连年亏损,也让它一度面临“关门”的危机。

铸造二厂的亏损,不仅是铸二人心中的痛,更是东风商用车的一个“出血点”。

2018年8月,《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发布实施,这为铸造二厂走出困境提供了契机。作为东风第一家国企改革试点单位,铸造二厂的扭亏被列入“双百行动”计划。

2018年11月31日,新的东风锻造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包括铸造二厂在内的4家老工厂完成合并。

在困境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应当倍加珍惜。铸造二厂的改变,由表及里,正在发生。

铁水出炉

经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队伍的问题。东风锻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铸造二厂厂长罗永认为,党员、骨干必须带头干起来。为此,铸造二厂提出党建工作先行。

党总支借助不同载体,充分分析了干部、员工在思想上、行动上存在的消极、等待和推诿等影响工作的问题,策划了以“求是、创新、践行、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各层级、各部门深入剖析,全厂上下统一了“不等不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

罗永介绍,他们还组织了35名中层干部排名,实行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让干部有了更强的危机感、责任感,也让员工更具使命感,“干事文化”在铸造二厂悄然盛行。

去年8月1日,工厂制造工艺科副科长潘世民带领支部党员到清理车间与该车间党支部党员们举行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在清理车间三清生产班现场,两个支部的党员携手探索改进“牛头”件(东风重卡轮毂支架)减少毛刺新工艺,着力在现场解决问题。

工艺科党员们认真听、仔细记,对现场10多个品种、200多件“牛头”件毛刺尺寸、位置进行精细测量、定位,获得第一手数据。“回去我们就成立专班进行技术攻关,会在最短时间内提出解决方案。”潘世民现场承诺。

7天后,工艺科拿出了解决方案,如今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原本两名员工加班加点一天能完成90件产品打磨,如今1个人一个班就能完成90件。

“发挥制造工艺科龙头作用,让工艺设计和工艺改善真正融入到工厂核心竞争力提升中,这是我们思想大讨论中输出的重要成果。”潘世民颇有感触地说,通过思想讨论,包括他在内的整个技术科在思想上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改变:接受并践行精益思想,不是像以前那样只管把产品设计出来,而是在设计时就先考虑到成本(贵重金属添加等),效率(减少清理的工序、工作量),客户需求(减重、组合)等,把工艺管理的价值体现在产出的收益上。

今年三月份,铸造二厂生产一线迎战高产,后方党员得知清理车间出现瓶颈工序,生产、发交告急。一声号令,机关、生产管理科、产品技术等党支部纷纷组织党员干部突击队,驰援一线,共同保生产、夺市场,打赢了高产攻坚战。

随着时间推移,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干事文化”,正在铸造二厂各个领域落地、生根。

找准路径,一往无前

“积跬至千里”,在罗永的办公室里,一幅字格外醒目。

罗永说,专门把这幅字挂在墙上,就是希望时刻提醒自己,工厂管理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以“初心”谋事,以“忠心”成事,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学深做实,奋勇担当作为。

从硬件设施来讲,铸造二厂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要扭转不利的经营形势,绝非易事。

着眼生产中各个环节,着眼每一个问题点,积小胜为大胜。这份不服输的劲头,是采访中铸造二厂员工留给记者的感受。

梁红志,铸造二厂四车间试制工部值班主任,试制新品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面对繁重的试制任务,梁红志3月份一天没休,4月份预计也难得休息。“我是党员,我先行。”梁红志的办公桌前,党员承诺牌熠熠生辉。

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这两年铸造二厂深耕新品研发,为保持在高强高韧球铁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按照 “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理念,该厂成立了“超级球铁研究”项目组,研发新的材质牌号和材料技术标准;通过技术营销,紧抓“轻量化”和“电动化”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广高强高韧、高牌号材质和ADI高端材质,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巩固现有卡车市场的基础上,开发制动盘、动力总成和蠕铁类产品;扩大轿车件开发,稳固并扩大本田、日产等轿车安全件的开发,逐步打造轿车安全件知名品牌。

铸造二厂生产现场

聚沙成塔,聚水成渊。两年时间,铸造二厂新品开发计报价284个品种,达成开发协议94个,达成率33%;市场结构更趋于合理,东风内市场比例占40%、东风外市场占60%。

同时,近两年来,铸造二厂不断内部挖潜,通过改善创新、技术降成本、采购降成本实现5800万元的成效。

杨涛涛是铸造二厂有名的改善大师。作为清理车间带头人,改善早已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杨涛涛说,改善已成为铸造二厂全员的一种习惯,也让他们尝到甜头。

走进清理车间,一名操作工正在操作专机打磨行星支架铸件,一人操作两台专机,打磨好一件卸下后再安装一件,封闭在机房内的机器人准确对铸件各个部位精细打磨,只听得到轻微的“呲呲声”,环境干净,操作工干得也很轻松。这是杨涛涛带领创新改善团队为行星支架量铸件量身打造的打磨利器。“该件今年在工厂投入试生产后快速上量,每日发交200件以上,由于体型大、单件重25公斤,人工打磨非常辛苦,现在采用机器人打磨,效率提升了很多,确保了客户需求。”清理车间值班主任袁世军说。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丢掉一个订单。奋斗的铸造二厂人,正一步步创造新的历史。

市场的硝烟从未远离这家工厂。罗永说,要实现持续盈利,必须有破釜沉舟的精神。

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找到改善的切入点,团结一致,不断努力向前。该厂2020年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铸造二厂将在2021~2025年实施“U+”计划,并在2025年实现“四个工厂”建设:材质技术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工厂”、价值链延伸的“价值工厂”、核心业务智能化的“智能工厂”以及安全、节能、环保的“绿色工厂”。

精益管理,永无止境

4月3日,十堰下起了细雨。早上7点30分,铸造二厂质量保证科科长曾祥玉早早来到工厂质量信息中心,了解前一天生产中的质量数据,为9点30分将要召开的工厂QRQC会议做准备。

上午9点整,工厂各车间负责人打着伞,在质量信息中心外的铁翻斗里翻找各自车间里生产的不良品零件。

这是2019年以来铸造二厂每天都要上演的一幕。在不良品“地摊”中,认领各自的不良品是相关主任、科长每天工作中的头等大事。会上,各车间主任则要接受“三堂会审(车间、质量科、技术)”,就前一日产品质量情况进行说明。

现场分析质量问题

全面推进精益管理是强化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部署。这两年,铸造二厂推进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方法、向管理要进步。质量管理是铸造二厂精益管理的一个缩影。

曾祥玉介绍,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振兴年”活动为载体,推进“一把手工程”,每日召开快速反应会议,24小时内处置内外部质量问题,是这两年质量管理最大的变化。

每天的QRQC会议,厂领导会带头参与分层审核,形成PDCA循环,确保过程控制稳定。质量保证科还以QRQC为契机,在加强自身质量管控标准的前提下,促进各部门联动降废,同时推进“质量管理积分评价”,形成良好的质量自控机制。

4月3日的会议通报,前一天消失模车间生产了404件产品,其中8件存在质量问题,负责人要回去查找问题,并在第二天的会议上进行情况说明。熟悉铸造二厂的人都知道,消失模质量很长一段时间曾是铸造二厂的“老大难”问题,质量不良率曾一度达50%。老党员、时任综合管理科科长苏崇刚主动请缨,调任消失模生产车间。苏崇刚接手时,消失模车间质量不良率高达30%,车间员工自嘲,消失模车间恐怕真要消失了。

只要下定决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在进行工艺流程梳理后,苏崇刚带领团队对负压系统进行了改善,明显降低了碳渣废品率,接着开始对设备进行改善,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最终全面推进标准化作业。“三板斧”过后,消失模的废品率迅速下降,重点品种降至3.9%。

经过不懈努力,消失模车间的产品质量水平接近国内消失模行业一线水平,产能突破年产一万吨的设计产能,达一万四千吨,成为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战略资源。

向管理要效益,2020年,铸造二厂综合废品率为4.25%,达成年度目标,同比降幅达14.5%。


(记者 孙波 见习记者 董成远 特约记者 詹明星 通讯员 朱娜 蔡雄伟 责任编辑 薛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