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变革,固态电池已成为提升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革命性解决方案。
固态电池作为东风鸿泰“绿色鸿泰G33”战略的核心业务之一,东风鸿泰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项目总监冯淼带领固态电池团队正全力推进东风自主固态电池工业化建设项目。冯淼深知,该项目不仅承载着传统零部件制造企业向“新”跃迁的战略转型,更肩负着支撑东风汽车抢占新能源市场制高点的战略重托。
冯淼与同事讨论项目建设的注意事项
不设边界,拓展职业能力
2017年,初入职场的冯淼带着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相关研究经验,叩开了锂电池研发领域的大门,在企业实际需求中从材料研发转向产品开发。五年间,冯淼不仅深耕电池开发核心技术,系统掌握项目管理方法,更主动深入生产线学习工艺知识,持续拓展职业能力边界。
2022年8月,冯淼加入东风鸿泰资源循环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领域的实践。而新能源技术迭代浪潮中的一次战略机遇,使得冯淼将专业视野延伸至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和产业研究的深度探索中。
工作中的冯淼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战略高地,不仅是东风鸿泰布局未来电池业务的核心支点,更是企业突破传统业务边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着力点,其技术突破将直接赋能东风新能源汽车实现安全性、续航能力、环保性能的提升。东风自主固态电池工业化建设由东风鸿泰联合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按照“试制-中试-量产”的路线逐步推进。试制线和中试线的建设重任交到了冯淼手中。
刚柔并济,组建攻坚部队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效构建专业团队成了冯淼亟须突破的首要难题。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团队规模扩充,每一位成员都要直面固态电池这一全新领域的技术攻坚。
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项目成员马玲说:“冯淼能通过持续学习快速建立专业认知,还基于项目目标建立清晰的职能分工,依据成员知识背景与行业经验实施动态任务配置,团队逐渐形成了高效协作、良性互动的工作生态。”
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及管理的庄祺当时尚在宜昌派驻,与冯淼的接触多在线上。“那个时候不仅要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还要克服专业上的障碍,团队成员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成熟人才,冯淼不仅能将团队成员凝聚起来,还能及时地发现项目的风险点,能在关键节点及时做出预警,对于一位年轻又性格细腻的技术女性来说,实属不易。”在庄祺眼中,冯淼恰似团队黏合剂,“她保持着技术工作者的严谨、不断学习的干劲、不惧困难的韧性和善于调配资源的弹性。”也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智慧,让这支来自不同领域快速组建的“攻坚部队”,在固态电池这个全新战场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责任共担、荣誉共享”是冯淼对团队精神的凝练。要实现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还要磨合不同的协作惯性,冯淼以身作则,学以致用,既在跨领域团队中搭建了认知的桥梁,又积极参与每一个细节的探讨与执行,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责任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即使团队在高压的工作状态下,依然保持高效协作、勇于拼搏的工作氛围。“成员之间真诚以待,当每个人都在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时,所谓的士气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精益管控,打造竞争优势
在成本控制攻坚战中,冯淼团队构建了“技术优化-廉洁护航”的立体管控体系。技术层面,团队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强化施工管理,实现了精准设计和动态预留的技术管控,还将项目资金和采购管理作为团队廉洁基因的试炼场。“我们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廉洁教育,树立团队的廉洁意识,以此来保证供应商生态的清明。”试制线建设项目实际投资较预算节省了费用,真正实现降本与品质的双赢。
在生产线规划和建设中,冯淼和固态电池团队成员将精益求精贯穿于技术细节的每一个环节,宏观设计上团队对工艺流程、物流流转、人员操作便利性展开深度剖析,实施精细化设计,确保各环节高效协同;微观细节把控上,就连洗眼器的安装位置都要反复推敲和论证,“既要确保不影响现场整体环境,又要在安全问题或突发状况下实现最快适配,尽管团队人力有限,但对这些细节的追求始终未曾松懈。”
产品工艺方面,冯淼和固态电池团队对公差范围进行严格把控,每个点都经过充分论证,鉴于锂电池对精度要求极高,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引发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隐患,“精抠细节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工艺设备选型上,冯淼和固态电池团队大胆创新,采用模块化、柔性化设备方案,极大提升了设备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既满足当前工艺需求,又为未来新工艺迭代预留了充足空间;公辅设备选择上,优先采购高效节能设备,有效降低能耗;厂房规划方面,通过Z型物流布局与电芯工艺平面布局的集中、分区设计,实现作业效率与环境管控的双重提升;数字化管理领域,引入MES系统和能源管控系统,对生产和能源管理进行精准评估与优化。
在满足中试线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团队不仅构建了成本与质量的最优解,还将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转化为产品力的竞争优势。
(记者 赵璠 文/图 通讯员 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