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看的第一场电影(散文 作者 蔡随芳)

家中相册里有我父亲年轻时候穿军装的照片,保存多年。那些独属于他的青春韶华,凝固在老照片里。父亲有时候向我们讲起他在部队的生活和经历,都是那么的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感人肺腑。父亲十六岁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六年。二十多岁入职二汽,一直工作到退休。在部队里度过的那几年,虽然艰苦却是他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1963年,当时20岁的父亲在应城县服兵役。王文娟版的电影《红楼梦》正风靡大江南北。我父亲自小在十堰山区农村长大,对电影这个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因为在这之前他从未看过电影,那时看电影是很奢侈的消费。为了看这场电影,他做了一些准备。物资匮乏的年代,经济拮据,路程较远,也阻挡不住一个年轻人想看一场电影的决心。

中午战士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父亲盛了一碗白米饭,包好后装进绿色军用挎包里,跟部队领导请假外出。当时部队管理严格,外出不少于三人同行。几个年轻人凭腿走得很快,在电影开场前到达。离电影开始还有一些时间,父亲和战友便在县城大街逛了逛。一排排楼房,宽阔的马路,马路两边人工种植整齐的街树,这一切都让他们几个来自农村的战士很新奇。

战士小李看到街上有人叫卖西瓜:“不甜不要钱啊!”成长在深山里的人从未见过此种瓜果,非常好奇,把兜里不多的毛票捏了半天,终于下决心买了一个。三个年轻人买了票进电影院,很快就被精彩的屏幕所吸引。故事扣人心弦,演员惟妙惟肖。电影放映途中,父亲和战友就掏出包在挎包里的米饭团,就着壶里的白开水,当零食吃。

那是父亲人生的第一次看电影,对父亲影响至深,以致于过了这么多年,父亲对我讲起来还眉飞色舞,意犹未尽。父亲说:“那时候生活清贫,遇到一点新鲜事物就永生难忘。你们赶上了物质丰富的时代,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