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技术中心】陈文都:高效机制打造更响亮的风神品牌

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公司技术中心推进组织人事领域全面改革。将原有机构设置简化为现在的7个分中心、8个部门、74个科室和10个“去行政化平台”。机构简化后带来了哪些改变?近日记者对公司技术中心乘用车开发中心总监陈文都进行了专访。

陈文都原先所在的部门叫商品开发部,主要负责项目管理,要拉动车身、底盘、电子电器、智能网联等多个部门,组成项目管理团队进行开发。

“由于工程师分属不同部门,常常要经过大量沟通协调,才能促使整个团队达成交付质量目标要求。”陈文都介绍。

改革后,这些部门被横向打通,成立的乘用车开发中心专为东风风神服务。每个项目总师下面分派了各专业领域工程师,部门壁垒被完全打通,大家责权对等、目标统一,保证整个团队按统一方向和节奏前进。

组织机构变化带来最显著的结果就是效率提升,陈文都介绍,现在的乘用车开发中心没有科室之分,职责分工以项目进行定义。“以往项目立项后,通常要经历32个月的开发周期,才能完成整车SOP。流程优化后,现在只需24个月。”而实际操作过程中,首个试验项目M57,在保证节点和交付质量的情况下,开发周期有望缩短到21个月。

新的组织机构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成本控制更有力度。“目标下发后,在成本目标达成上,行动更快速、更有效,落地更坚决,今年每个车型降本在10%以上。”陈文都说。

改革后,乘用车开发中心聚焦支持东风风神业务,管理团队KPI直接与东风乘用车公司绑定。全员服务意识不断转变,积极主动走访市场、调研客户,不断向用户需求靠拢。

与此同时,与东风乘用车公司的沟通更畅通、执行更迅速了。现在的乘用车开发中心,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不对东风乘用车的开发要求说“不”。

为了让团队转变思想,陈文都身先士卒,“不给自己留退路,不给他人留退路”,即便对方要求不合理,也要求研发团队必须用数据说话,为客户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改革后,公司技术中心对各分中心增加了利润要求,“管理者必须拿到足够的业务才能养活手下的团队,同时,还要达成既定利润指标,进一步促使我们从严从紧管理预算。”陈文都说,“面对有限的业务费用和不断增加的项目数量,每个人在做研发或承接项目时,都要考虑开支和收益问题,大家对费用管理的认识都有了全面提升。”

事实上,组织人事调整过程中,采用双向选择模式,每一名加入乘用车开发中心的职工,都做好了为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奋斗的准备。如今的乘用车开发中心,大家积极贴近市场、拥抱客户,全力以赴将东风风神事业做强做大。

近年来,公司技术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职工们也在不断反思,从自身找问题,从自身找原因。任何思想上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只有一点一滴积累,走到最后才会有想要的结果。

乘用车开发中心,项目多、任务重,员工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在陈文都的引导下,团队着力提倡人文关怀、打造“家的文化”,鼓励员工下班后先回家陪家人吃顿热乎乎的晚饭,再继续按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此外,乘用车开发中心还发布了“乘风·创行”党建品牌,提出“有诺必达”的口号,构建共同认同的团队文化,促进员工思想的进一步转变。

截至11月,东风风神年销量已达108115辆,完成全年12万辆销量目标只是时间问题,乘用车开发中心士气高涨。“面对明年更艰巨的目标任务,乘用车开发中心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全面拥抱客户,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东风风神品牌打造得更响亮,为终端客户创造更多增值体验。”陈文都满怀信心地说。

(记者 周惠明 特约记者 高旭 责任编辑 龚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