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讯】2025年7月16日,是东风本田22岁生日。
作为东风与本田“零部件-发动机-整车”合作三步走战略规划的圆梦之作,2003年东风本田从改组改造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起步,22年来绘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史。面对时代的浪潮,今天的东风本田,正在以“变革 新生 创未来”的气魄,加快新能源转型升级。
2024年10月,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投产
22年风雨兼程 始终昂扬向上
东风本田的起点,是“四无”的局面——没有轿车生产资格、没有上轿车目录、没有销售网络、没有整车生产经验。
面对不看好的声音,2003年,在荒芜的武汉车城大道上,东风本田人用六个月时间改造了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建成3万辆产能。2004年4月,首辆CR-V下线,一炮而红。一位东风本田老员工回忆:“那时的车间,灯火通明,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光——我们不是在造车,是在创造历史。”
随后的岁月,危机都成了蜕变的跳板。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车企收缩,东风本田却逆势增长29%,成为唯一两度调高目标的企业。奇迹背后,是体系力的支撑——产能利用率从120%升至140%,生产线如精密钟表般运转。
2011年,日本地震和泰国洪水冲击供应链,东风本田近1个月时间处于半停产状态。产能从年初的1000辆/日,一度被迫降至760辆/日。通过合理安排休假与加班,东风本田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因地震带来的损失,并在下半年全面恢复产能,当年产销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2020年,疫情来袭,停产两个月,损失超10万辆。3月,作为首批复工复产企业,东风本田带头复工,产量从零飙升到日产3000辆,全年增长6%。一位东风本田员工感慨:“那两个月,我们戴着口罩加班,机器轰鸣声是城市的希望之音。”
风雨兼程22载,所有的艰难和挫折都成了东风本田发展道路上的垫脚石——总能化危为机,进而踏上不断向上的发展征程。
体系再造 全力推进转型升级
“智造”是新能源转型的基础。
2024年10月,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400台机器人挥舞手臂,260台AGV小车穿梭如流,100%自动化焊接,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模拟生产,新车调试周期缩短40%。
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位于武汉经开区神龙大道,具备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能力,初期投产灵悉L、东风本田S7等电动车型。这是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是东风本田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厂。
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在工厂投产致辞时表示,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的建成投产,将推动东风本田向新能源事业提速迈进、焕新发展。
品牌,是转型发展的引擎。
2023年9月,东风本田品牌焕新暨新能源汽车品牌盛典在武汉举行。秉持与用户“在一起,才是我们”的初心,东风本田以热爱为名,焕新“Stay Ahead”品牌价值,重磅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以崭新的电动化品牌形象,向“价值创造型企业”转型。灵悉依托东风本田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志在超越用户期待,不断提供充满乐趣的智驾新体验。2024年9月,灵悉L正式上市,定位纯电动中型车,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达到了520公里。
2024年4月,本田中国发布全新电动品牌“烨”。“烨”品牌由本田中国年轻的研发团队自主设计,承袭“以人为本”“驾驶的乐趣”“操控的乐趣”“MM理念”的造车理念,并且集结了全球领先的中国技术和优势资源,融合了本田中国最新技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开”“更有趣”“更有范”的全新价值体验,将“自由移动的喜悦”推向新高度。
人才是变革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东风本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发挥人才引领变革、赋能业务、驱动创新作用,为加速转型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支撑。2022年9月22日,东风本田召开战略研讨会,“全员技能重塑”战略被首次提出。为进一步促进转型升级,2023年1月19日,东风本田举行全员技能重塑规划发布会,明确“三步走”路线图,培养“可持续成长自立型人才”,为企业数字化驱动电动化转型提供强力支撑。2024年1月29日,东风本田全员技能重塑领航行动发布,旨在通过建设定制化学习体系、赋能型资源平台、自驱型成长文化,加速打造面向新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2024年培养200余名关键业务人才,其中80余名在新领域;培育70余名内训师,共计孵化电动化、数字化等40余门新课程……从意识养成到全员行动,从关键领域到全领域,2024年,全员技能重塑在东风本田全领域全方位全周期扩大升级,加速将“人才价值创造能力”转化为“企业变革转型竞争力”。
“让每个人都跑起来!”2025年6月5日,为深度落实东风汽车人力资源“15N行动计划”,加速全员技能重塑的深化和跃迁,东风本田人才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强化干部人才和业务发展的深度咬合,进一步牵引全员从“技能重塑”到“能力转化及增值”,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大力挖掘变革有思路、创新有潜力的高素质“敢为 敢闯 敢干”干部。
从产能、品牌到人才,东风本田扎实地厚植新能源的土壤,为转型发展打好了基础。
东风本田成立人才发展中心
变革新生 新时代打造全新东本
自2018年东风本田发布“放眼未来 seeing the future”新能源品牌战略,近年来已持续推出了十几款电动化产品,涵盖SUV、轿车等全品类。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东风本田携“北斗七星”全阵容闪耀出场——阵容覆盖燃油、纯电、混动三大技术路径,并正式发布了“油电同质”这一前瞻战略,其核心诉求在于彻底打破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的隐形壁垒。无论动力来源如何变化,东风本田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始终如一的高标准驾乘体验、卓越的安全性能以及智能化的出行享受。
早在2023年,东风本田就发布了“创未来2030”新战略,计划到2030年前,累计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车型,不断扩充新能源产品矩阵,构筑更具竞争力的事业新格局。
东风本田的底气,源自其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开放的本土化生态体系。今年三月,东风本田S7正式上市。作为本田在中国推出的首款基于云驰纯电W架构打造的高端SUV,S7汇聚了全球顶尖技术。“450万网友在一场直播中围观东风本田S7全球‘首拆’,惊呼太硬核!”在严苛碰撞测试中,其车身结构稳定、气囊精准开启、高压电路及时切断,展现极致安全性能,为“油电同质”提供了有力佐证。
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技术生态层面悄然展开。东风本田积极推行“本土创新+技术嫁接”策略,着力构建一个协同且开放的创新网络。它先是与宁德时代展开合作,共同攻克超充电池与安全技术方面的难题,让充电时间如同加油一般快捷;接着携手Momenta,在自动驾驶算法领域深入融合,使车辆在全能源平台上拥有统一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还和深度求索(DeepSeek)合作,将前沿的AI大模型技术引入智能座舱,达成了自然语义交互和场景化多重服务。
这种融合“全球技术底蕴+中国创新速度”的模式,不但加快了“油电同质”技术的实际应用进程,而且重新塑造了合资品牌在研发效率和成本结构方面的格局。
战略是否具有生命力还是要由市场来检验。
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积极布局新能源转型,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多元化用户需求
2025年上半年,东风本田CR-V终端销量近9万辆,同比增长8.4%,并在中国累计赢得近320万用户的喜爱、期待和信赖。值得关注的是,CR-V强电智混车型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18%,在4-5月合资燃油SUV上险量中位居第一。市场越是喧嚣,品质越显珍贵。在这场竞逐中,东风本田凭借贯穿始终的高标准、严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一场全网瞩目的拆车直播中,一台20年28万公里的第二代CR-V,无惧高压测试和拆解“验身”,凭借着良好动态表现和整车状态,印证了CR-V“二十年开不坏”的坚实口碑。
另外,东风本田在用户运营领域也达到新高度,通过将数字化工具与跨界营销紧密结合,全力塑造“本家”用户品牌,构建起社区归属感。借助与奥特曼、泡泡马特等IP合作,有力地触达了年轻群体。一位“Z世代”东风本田用户笑言:“开东风本田的车,感觉自己就像英雄。”
新能源工厂外景图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压力,东风本田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保障、赋能和护航作用,为企业稳固事业根基、重构运营体系、加速转型变革凝聚起强大的合力。
22岁,正是当打之年。东风本田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守长期主义,凭借不懈的创新追求和对品质的执着坚守,开辟出独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面对智能与电动化浪潮的全面到来,东风本田正以逆流而上的勇气奋力前行,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能源转型升级,加速实现从追赶到领先的跨越。
(记者 孙晨亮 通讯员 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