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阿姨跟我母亲很早就熟识,来往密切。两家也住得比较近,从我母亲住的高楼窗户往下望过去,马路对面就是俞阿姨的家。
楼下两层突出去的裙楼是商业门面,俞阿姨家所在的三楼窗户外面就是群楼的屋顶。退休多年的俞阿姨夫妻俩索性开了一扇门直通群楼,建了一个自己的菜园子。许多白色的泡沫盒子、比较大的花盆、瓷盆子整整齐齐码了几排,搭上架子。两个勤快人一趟一趟往上运土,空中菜园就颇具规模。春天的莴笋、豌豆,夏天的丝瓜、番茄,秋天的萝卜、菠菜,冬天的白菜、山药。一年四季,他们的空中菜园总是充满生机,他们几乎都不用去市场买蔬菜。
我母亲居住的楼层较高,阳台太小,无法种菜,酷爱种植的她只能象征性地种几盆花、几根蒜苗和香葱。母亲常常趴在客厅的窗户上,羡慕地欣赏俞阿姨家的空中菜园。遇到恶劣天气,俞阿姨一家根本不担心吃菜问题,还能帮衬缺菜的邻居,邻居们不仅夸奖还心生羡慕。
俞阿姨看似悠哉,其实她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们有一儿一女,按部就班成家立业,生活原本平静安逸。但七、八年前,俞阿姨夫妻俩听信了别人宣传的投资理财,将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瞒着儿女,一股脑儿投出去,结果血本无归。
他们的外孙女出国留学、儿子换新房来借钱,老两口经济上的大窟窿才被发觉。得知真相后,儿女非常生气,与他们断了往来。老两口子自知理亏,虽然内心仍旧挂念成绩优异的外孙女和可爱的小孙子,可怎么都抹不下面子。两代人就这样僵持不下。
老两口倍感失落冷清,也因为经济拮据,生活需要精打细算,他们开始因地制宜建设空中菜园。劳动之余,想念儿孙,带着自己种的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找我母亲诉苦。我母亲知道后从中调和,给双方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老两口和子女的关系有所缓和,渐渐恢复了走动。
俞阿姨因此对我母亲特别感激。他们在阳台上种的菜,除了给儿女送去,也经常穿过马路,给我母亲送过来尝鲜。—个塑料袋,装着几根茄子、几条丝瓜,然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絮叨半天,表达的是老年人之间的友谊。
听我母亲说,俞阿姨以前跟子女置气,身体每况愈下。她家的房子不带电梯,连爬楼都很吃力。后来忙碌于种菜,每天挥汗如雨,再加上和儿女的关系改善,脸上气色也越来越好。腿脚也有劲了。
老两口通过种菜充实了晚年生活,改善了亲友关系,不仅恢复了健康的身体,更拥有了快乐的心情,实在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