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我去宁夏途经陕北高原。黄土高坡上整齐地排列着严实的窑洞,家家户户的半圆形窗格贴上一副大窗花,窗角贴满了角花,洋溢着泥土气息的质朴。一大片的土黄色点缀其间的中国红,映照出华夏文化独特韵味,传统年味扑面而来。陕北窗花尺寸较大,样式多为团花和戏剧人物,表现手法朴拙粗犷。陕西的剪纸有许多原始图腾文化的印迹,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汉代造纸术发明后得以传播发展,如今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陕西谁的窗花剪得好,会被全村人所敬重。我的外婆很会剪窗花,她年轻的时候生活在荆紫关,关内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她跟着陕西人学了一手好窗花。入腊月,外婆用苏木熬成汁液,趁着热放些蜡梅花泡在里头,然后将纸染成红色,一张张挂起来晾干,红纸还散发着梅香味。“年廿八,贴花花”腊月二十五剪窗花,外婆剪的时候不画花样不打草稿,直接把手中一张红纸娴熟地转来转去,一阵嚓嚓声,红粉纸屑落了一地。
在她沉浸的神态里,我不再淘气喧闹,静静地看着外婆像变魔术一般,一会儿变出一双喜鹊登梅报春图、一对龙凤呈祥、一方鲤鱼跳龙门、一幅花开富贵……剪刀成了她手中的画笔,花鸟鱼虫、生肖、人物栩栩如生。外婆剪好窗花,都会给左邻右舍送上一整套,顺带配上她调好的糨糊,方便贴窗花时用。窗花是过年的吉祥物品,从一扇扇美丽的窗望过去,都是老百姓辞旧迎新的一个个幸福愿望。
屋子打扫干净后,就开始贴窗花了。贴窗花讲究成双成对,福字财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财到,“福禄寿喜”贴在长辈门上,“喜鹊登梅”贴在窗户上,“钟馗捉鬼”贴在大门上驱除邪祟,保佑家人平安。那时我最喜欢跟在大人后面贴窗花了,把老屋里里外外变得红亮亮的,显得生机勃勃,过年的喜庆气氛洋溢开来,年味越来越浓郁。
从小到大,腊月二十五贴窗花是家里头的过年仪式。一看到窗花,我就会想起一辈子勤劳辛苦的外婆。可惜的是,我没有学到外婆的好手艺,贴窗花都是买的成品。我挑选的图案总是外婆以前常剪的花样,那些样式印在我脑海里,跟我的孩子讲起来如数家珍。外婆对我殷殷切切的疼爱就像红艳艳的窗花,饱经岁月缤纷依旧。
“今年春色好,应为剪刀催。”我带着孩子,像我小时候那样,欢欢喜喜贴上窗花过大年。阳光下,红红的窗花润了光泽格外醒目耀眼。那抹纯正的中国红,蕴含了老百姓红红火火的愿景和彩头。我们喜欢这样的中国红,那是祖祖辈辈期盼喜乐康宁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