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春天的故事”也还在上演。
2021年3月15日清晨,东风南方办公大楼内,东风南方所属的联友科技正为一周后将到访的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一行,做好汇报准备。
与此同时,分布在全国14个省份的192家东风南方所属专营店,员工悉数到岗,开始了一天的营销工作。
近年来,东风南方在传统主营业务汽车销售与服务的基础上,围绕汽车产业价值链逐步建立起进出口业务、计算机软件、电商平台、大数据应用、车联网技术、共享出行等新兴业务,并在关键领域形成领先优势,从改革创新到先行示范。
在主动“出圈”的背后,东风南方顺应时代要求,努力跳出路径依赖,开拓新业务蓝海,为发展寻找增量,探索更多关于未来的可能。这里有许多新加入的“新鲜血液”,也有许多从湖北走来的“老东风人”,把事业和家庭扎根于此,为了同一个“南方梦”而奋斗。
新布局
深圳,南海之滨,春潮涌荡。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东风事业发展的重要版图,也是汽车电子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东风南方于1994年2月4日在此深深扎根。
东风南方总部
创业之初,东风南方并非自带“科技创新”光环,而是靠“东风大厦”物业租赁艰难起步,在市场浪潮中一路摸爬滚打,不断更新业务,寻找发展机遇,终于站稳脚跟。
在“互联网+”背景下,汽车产业迎来颠覆性革命。新一轮的市场布局和竞争早已展开,谁抢占先机,真正实现转型,谁就拥有更多赢的可能。
在做好汽车销售服务这一赖以生存的传统业务的前提下,东风南方因势而动,全面布局新事业——2013年布局云、大数据;2015年布局车联网;2016年布局自动驾驶、新能源、智能制造;2018年布局出行服务……紧跟时代浪潮和市场需求的战略思维,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近些年,我们对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东风南方总经理潘成政告诉记者。
东风南方提出“三大事业平台”发展思路,即营销事业平台、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汽车供应链服务平台,并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及自身业务优势,将所有业务分为核心、成长、稳定、限制四大类,围绕汽车产业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
东风南方上下达成高度共识:以汽车营销业务为核心,重点培育好智能网联、数据营销、出行服务、保险代理、二手车、汽车精品等新兴业务,稳定好零部件、进出口业务,限制物业服务业务规模。
全新的战略布局,使东风南方构建起向汽车主机厂和终端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汽车营销事业跻身行业第一集团,智能网联大数据事业成为行业前三,汽车供应链服务事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各事业板块实现协同快速发展,争当卓越东风先行军的实践典范。”2019年4月8日,东风南方第三次党代会上,对企业五年发展目标清晰规划,并制定路线图。
差异化突围
春日的广州花都,木棉花开。“联友出行”网约车的身影轻巧穿梭在街头,自成一派风景。
3月25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2月28日,全国已有222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29.1万本、车辆运输证122.9万本。
这组数据背后,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网约车市场。
“智能网联汽车、出行服务及水平事业形成领先优势”是东风公司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出行领域,东风南方以“创新试验田”的定位和责任,加速布局出行服务业务。
2019年11月15日,联友出行与花都区政府在第二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上签约
2018年的出行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玩家”——联友出行。“我们的玩法绝对不能随大流,要把之前出行市场的失败案例作为血的教训。”潘成政旗帜鲜明地提出,联友出行必须走差异化路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联友出行将其业务分为尊享代步车、长短租、网约车以及围绕出行场景衍生的商旅业务。截至2021年3月,联友出行车辆规模已达到7700多台,合作航空公司70多家,合作酒店30多万家。
——在尊享代步车、长短租业务方面,联友出行依托东风日产全国经销商资源,投入2600多台车辆,覆盖280多个城市,为全国东风日产车主提供便利的维修代步车服务。同时,利用车辆台数和网点覆盖面这个天然优势,联友出行在东风日产经销商中开展长短租业务,为客户提供从卖车、养车到租车的一站式创新业务。
——在网约车业务方面,开展自营和对外合作的多元化业务模式。一方面,联友出行与东风日产达成战略合作,在花都汽车城园区开展企业尊贵服务试点,不断调整管理和运营策略,积累自营网约车运营经验。同时,联友出行已获取网约车国牌,待地牌获取后,将与高德、美团等头部聚合平台合作,在广州先行试点网约车社会化运营。另一方面,联友出行与T3、滴滴等头部出行公司展开合作,累计合作规模已达5000多台,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我们打造的是一家综合出行服务商。”潘成政介绍。在东风南方的业务规划蓝图里,除了运力支持外,还包含网约专车、汽车租赁、酒店和机票预定等业务。这一思路恰好能够解决东风公司提出的“堵住管理漏洞”问题,能够助力企业管理精细化,使员工出行更加便捷,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做到监督管理的进一步夯实。
打造汽车“智能大脑”
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的发展趋势,随着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赋予汽车更多智能化中枢的功能。在东风南方,就有一群通过自主技术打造汽车“智能大脑”的人。
早在2014年,联友科技在新一代车联网技术方面开展探索,自主开发OBD产品,通过后装方式使得车辆和互联网实现连接,实现手机远程控制车辆的功能,并在2015年实现启辰智慧50的率先搭载。同时,联友科技规划了“端、管、云、营”(网联化终端、数据传输管道、车联网云平台、车联网运营服务)战略布局,并开展与包括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东风日产技术中心以及各车企的研发部门的深度协同,打造基于自主技术的本土方案。
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与联友科技举办“党建引领、智创未来”活动
网联终端方面,持续打造车联终端产品T-BOX产品;在云端,打造高可用和高稳定性的云端接入平台、生态接入管理、服务运营管理;在运营方面围绕客户,开展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运营,核心是从车辆本身逐步延展到用车和出行的相关场景,实现用户与汽车厂的长连接。
现如今,随着网联化的普及,接入联友科技网联平台的用户已达到270万,位居全国第二,增速第一;联友科技自主研发的T-BOX产品累计出货量达到24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名。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联友科技的自主技术发展之路迎来爆发。目前,联友科技自主设计的通信模组、基于5G技术多芯片架构的T-BOX产品,以及自主研发的V2X协议栈,均在2021年实现量产车型搭载,L2级自动驾驶的域控制器也在开展量产车型适配,预计会在2021年内面向消费者。
“自主技术”需要基于整个产业与生态的充分协同,从而实现创新突破,联友科技一直致力于成为“汽车+互联网”践行者。一方面通过集成国内领先的生态为车主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帮助车企建立基于自主技术的智能化服务能力。联友科技正面向汽车全价值链相关方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的时代,联友科技有着更大的舞台。
用好数据
两年多过去了,潘成政还记得到东风南方任职第一天的情景。“工作人员拿了厚厚一沓文件、票据给我签字。”他说。在履新后第一次参加的东风南方党委会上,潘成政提出,“这么优秀的软件公司在我们手上,我们总部机关还没实现无纸化办公,数字化工作还要加强。”
实际上,互联网时代,东风南方旗下的东风日产数据公司已被赋予更大的责任。
东风日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召开二届三次董事会
在拥有东风日产和东风南方资金、资源的加持下,数据公司如何找准定位,做好数据化服务,特别是服务好东风日产、启辰及其经销商,成为数据公司全体人员思考最多的问题。
一次关于业务的大调整拉开帷幕——数据公司一改过去大部门式管理,以业务为导向,整合为整车新零售中心、数字营销服务中心、后市场新零售中心和全媒体客服中心。平台研发中心也脱掉了业务帽子,专注研发,为各大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一家数据公司来说,用户就是一切。而数据公司面对的用户群体更为复杂,包括汽车主机厂、汽车经销商以及车主群体,单一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用户的期待。“构建属于自己的数据服务生态圈,成为数据公司做好服务的关键所在。”潘成政介绍说。
数据服务生态圈,即通过数据和技术赋能消费者和客户,覆盖车内容、车交易、车金融、车生活等围绕汽车服务的所有场景,使其成为汽车领域中连接消费者与汽车主机厂、汽车经销商以及汽车后市场的生态平台。
数据公司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面对终端用户开展多项便利化服务,包括覆盖全车型及全国专营店信息的车巴巴平台服务;针对年轻用户群体,1小时获取贷款额度,流程周期短的多样化在线金融服务;覆盖传统电话、在线咨询、社区、智能终端等渠道的7(天)×24(小时)全媒体客户服务;可多渠道在线购买东风日产官方后市场正品的车品严选服务等。
在对汽车主机厂和经销商的服务中,数据公司依托车巴巴平台优势,开辟了多条数据营销渠道,如通过“百度+360+搜狗”,建立全品牌传播阵地,全面覆盖互联网用户;依据平台流量占比,拓展更多投放产品,满足车型品牌曝光与集客转化;基于腾讯系产品大数据,精准挖掘目标用户,实现多场景全平台广告投放等。
“这一轮汽车行业变革不是哪一个环节的改革,是由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混合而成的深层次、综合性变革。”潘成政说,在变革中,重要的是对产业、对市场、对自身的清醒认知以及对趋势的把握。
东风传媒记者正采访东风南方总经理潘成政
(记者 高雅 陈刚 耿奕 特约记者 刘继龙 责任编辑 薛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