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掀开质量强国新篇章。
落实质量强国战略,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承接东风公司“勇争第一,当好汽车国家队”使命任务,强化全员“不争第一就是落后”进取意识,压实全价值链质量责任,像捍卫尊严一样捍卫质量,切实增强品质保证能力,以品质向上推动东风乘用车品牌向上。
整车质量评价团队在ves评价间进行产品质量检查
OTA丝滑迭代让车辆“常用常新”
“在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今天,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总部长段仁民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
作为东风乘用车事业的核心单元之一,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的品质把控直接关系到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产品品牌的用户体验和市场口碑。2024年,围绕“质量领先、精益制造、一流团队”三大战略主轴,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发布了“1^3领先”中期事业计划,将质量领先作为核心战略,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让三大品牌产品质量位居自主第一阵营,赢得生存发展必需的“位”与“势”。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软件质量成为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重中之重。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给用户带来的体验也越来越丰富。
《软件质量体系能力提升》和《提升风神品牌IQS排名》(IQS指新车质量研究),是2024年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质量领先”战略确立的两项重点课题。
“现在,OTA迭代已经成为智能化汽车的标配,就像手机APP在线更新一样,不仅能解决一些已知的软件问题,还能提供更多新功能,是整车出厂后,主机厂继续为用户提供价值的纽带,也让用户有‘常用常新’的体验。”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软件与智能化质量室总师陈钢告诉记者,手机APP和OTA迭代,是今年软件质量体系能力提升的两大重点。为此,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牵头,从研发端、试验评价端、质量端、采购端、生产制造及营销端入手,着力全面提升软件质量。
整车质量评价团队对车身漆面进行检查
“以往手机APP释放开发与整车开发节点分离,今年,我们将手机APP纳入整车开发当中,让它与整车开发节点相匹配,保证手机APP与整车上市的同步性。”陈钢介绍,“在OTA迭代能力提升方面,团队通过在各个关键节点增加测试、解决问题,保证车辆上市后整车OTA迭代的高成功率。”
从东风奕派eπ007开始,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加大OTA迭代在开发过程中的验证频次,从新车投放效果来看,成效显著。目前,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正推进eπ007的OTA迭代,迭代成功率达99%以上。东风风神L7、东风纳米01等面向市场端的OTA策划活动也在相继推进。此外,东风奕派eπ007、eπ008,东风风神L7的手机APP开发释放都有了更为完善的跟踪和质量审核体系。
“提升软件质量体系能力,其根本在于服务市场、服务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和效能,做到让客户满意。因此我们必须事事‘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考量,持续改进和提升软件质量。”陈钢说,“《软件质量体系能力提升》课题的目标是软件故障率小于等于0.3%,OTA迭代成功率提升至97%以上,保证达到业内较高的软件质量水平。我们有信心完成目标。”
2024年,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还计划实现“1^3领先”计划第一阶段目标,风神品牌IQS (新车质量研究)排名进入自主品牌前12名,精益工厂排名稳居东风公司前五。
质量好不好 用户说了算
“不接收不良、不制造不良、不流出不良、不让他人制造不良”是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一直坚持的原则。为提升制程管控水平,减少、杜绝不良品制造和流出,今年以来,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一体推进DPW(东风生产方式),深化武汉一厂精益工厂建设,形成标杆示范效应,发挥制造一体化协同优势;加快对武汉二厂、襄阳工厂、易捷特工厂DPW导入提升,实现精益工厂建设齐头并进、没有“差生”。
推进精益生产的同时,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狠抓新车质量评价管理,围绕汽车智能化用车体验,构建全场景用户体验评价流程。
近来,三大产品品牌新车密集上市,这让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质量评价团队神经紧绷。“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伴随着人们用车方式和用车场景的改变,质量评价标准必须与时俱进。”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整车质量评价室副总师史天鹰介绍。
整车质量评价团队对车内装配进行评价
为保证新车上市质量,整车质量评价团队力求模拟出用户行车的全部场景,对整车智能化功能及表现进行更精准、更细致的检测评价。
史天鹰介绍,整车配套的手机APP功能推出后,用户通常在4S店完成实名注册。但燃油车时代,整车质量评价的标准化场景里并不涵盖销售过程,这就导致质量评价工作无法覆盖APP实名注册环节。漏洞虽小,但只要察觉,就绝不容忽视。整车质量评价室立即联系4S店,利用展示样车开展评价测试,并将销售场景纳入标准评价场景。
质量评价团队还积极调研市场、走访用户,将用户抱怨转化为标准化评价场景,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问题再发。
当下,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立足市场的关键因素,由于测试工况与客户实际用车场景往往存在差异,续航里程达成率成为用户关注的重点。为做好续航里程达成率测算,整车质量评价团队为不同类型用户1:1复刻出日常用车场景,以开展更精准的续航质量评价。
拿出租车司机用车场景来说,整车质量评价团队制定了符合出租车行驶特征的模拟路谱,充分考虑市区和早晚高峰堵车路况、空调雨刮使用、单日行驶里程等因素,测试出最真实的续航里程,并将结果作为新车续航质量管控的重要参考,提升用户续航体验。
2020年以来,每款新车上市后,史天鹰都会带领整车质量评价团队成员,到全国各地4S店开展客户品鉴活动,邀请拥车客户、保有客户及战败客户(指在销售过程中未能达成交易的潜在客户)等进行车辆品鉴,了解客户真实用车感受,聆听客户意见建议。至今,整车质量评价团队已根据走访调研或用户建议修订质量评价标准33项,新增质量评价标准5项。
“我们希望整车质量评价能100%覆盖所有客户用车场景,将所有问题发现并解决在工厂内,减少市场抱怨,同时为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建设一支专家型、知识型评价团队。”史天鹰说。
目前,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整车质量评价室已培养出一批专家型人才,如水密领域专家刘杰、油漆色差领域专家魏梦然、智能座舱领域专家范文杰、保安防灾领域专家张晨、韩继伟。他们在关键领域挑大梁,为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筑牢质量防火墙。
把每一天都当成“315”
“‘三电’零部件最应该注意……”“新车质量管控的目标是……”近日,在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质量体系内审会上,来自岚图汽车、东风汽车股份、东风华神、公司研发总院等单位和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的审核员畅所欲言,展开一场关于质量评价标准的头脑风暴。
这是东风自主乘用车范围内首次覆盖全价值链的质量审核,也是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有力举措。
在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类似的质量工作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展。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将2024年定为“质量年”,通过打造质量子文化,提升全员质量意识,确保新车质量、部品质量、制程质量和市场质量取得全面突破,以品质制造推动东风乘用车事业向上、品牌向上。
据介绍,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实施以来,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党委牵头将东风乘用车“质量文化”建设列为重点项目推进。构建“315”质量文化,以文化引领全员,始终将客户放在首要位置,把每一天都当成“315”,把每天都当成消费者权益日,对质量常怀敬畏之心,追求产品零缺陷。
5月24日,东风风神L7上市,对这款搭载马赫电混PHREV技术,可纯电、可插混、可增程的全新车型,质量评价团队邀请公司研发总院混动技术专家,进行从理论到质量检测的全方位培训,并开展PHREV专项质量评价活动,保证整车量产质量。
在东风风神L7试制阶段,质量评价团队就组织了包含制造、营销、商企、项目管理、研发等全价值链专家在内的“捉虫员”队伍,用30台试制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质量不良“捉虫”。
“刚开始,捉虫员们反馈了一些不佳体验,对于这些反馈,我们要求工程师在一天内完成解析、找出原因、给出对策,随后立即在车型上改进。”感知质量管理主管工程师陈碧冲介绍,随着不断改进,捉虫员们反馈的不良体验一天比一天少。近三个月过去,捉虫员沟通群里从最开始的“热闹”变得“静悄悄”,东风风神L7也在他们的“挑剔”下实现高质量量产。
为提升全员质量意识,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绝招频出”,除组织捉虫员队伍外,还在武汉两个工厂各食堂门口设置“质量曝光台”。每天中午,在人最多最密集的时候,将生产过程中因人为原因出现的不良品在食堂门口“展出”,一起被“曝光”的还有制造不良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以此警示全体制造人员尊重品质、敬畏品质。
“以品质赢得客户青睐,以品味连接客户情感,以品质品味树立品牌,把产品品质进一步搞上去”,逐渐成为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全员的共识。
如今,东风奕派eπ008上市在即,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质量工程师已全面开启“战斗”模式。他们密切关注整车装车效果,跟踪每一辆车的生产进度和质量状况,全面做好各项状态点检,确保每一辆车以最佳状态交付用户,让用户感受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高品质魅力。
(记者 周惠明 通讯员 王一珺 责任编辑 龚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