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较完整的参与二汽联营全进程的仍健在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以下讲述的是一个边疆小厂参与联营的若干历史事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值经济社会进入剧烈变革时期。计划体制难以为继,市场体制尚待发育,企业普遍陷入窘境,对于边疆企业冲击更为强烈。
1980年,我被从新疆机械局调入新疆第二汽车配件厂任副厂长,为了工厂前途,终于找到第二汽车制造厂,从此走上二汽倡导的“联营”路子,并使工厂成为二汽的组成部分,我也骄傲的成为二汽人,并能够在“东风”沐浴下加速成长,践行理想,实现价值。
一.寻出路 找二汽
面对当时经济体制急剧转化的形势,大家都慌了神。此时的二配厂已从先进单位变成亏损的典型。当时,局领导派出调查小组,查找原因,并要求工厂转向小商品生产。但我们厂几位领导都觉得,如此“拿着机枪 打蚊子”得不偿失。并一致认为,只要社会还在运转,运输就不可缺少汽车,配件就仍能有大量需求。问题是如何挺过当前的困难,并找到新的配件市场。
1980年8月初,我和新设立的销售科人员先后参加在南昌、长沙举办的全国配件展销会,深深的感到坚持配件生产方向是正确的,并认为既要继续解放车配件经营,更要设法进入先进车型--东风车的配件生产行列。
会议期间,我们报请同在长沙参会的区机械局黄明副局长,请他领我们到第二汽车制造厂,争取能为东风车生产配件。因为此前也得到二汽要搞“联营”的消息。
黄局长是原二军老干部,为人豪爽,当年三五九旅“南下北返”时任文工团团长,与新四军五师多有接触,亦可找到熟人,能引见二汽领导。
随即,黄局长领着二配、三配厂各两人北上武汉,经湖北机械厅白洛副厅长安排前往十堰。
我们搭乘的列车向着鄂西北行进,黄局长极其兴奋,因为这一路线,正是当年他领着文工团一路行军,一路宣传演出,经武当山转战商洛胜利北返延安留下的足迹,黄局长的激情逐渐消除了我忐忑不安的心情。
想不到的是,我们却受到二汽热情接待,接待科专人专车接站,入住一招“将军楼”,热情周到和绿水青山相映,伴着和煦的秋风,我等心情大好,信心倍增。
经接待科刘长瑜同志的精心安排和陪同,先后由东风车服务大队钱海贵副处长洽谈在新疆建立东风车维修服务站设想,计划处袁文清处长、高芳柱科长介绍了组织联营的设想和进展,又参观专业厂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组织管理,让我们大开眼界。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我们在二汽六天时间里,黄正夏书记利用晚间在一招三次接见我们。这也引起总厂一些干部的疑惑。高科长就问我:你们以前认识黄书记?我说不曾相识。于是,他告诉我:黄书记对新疆可能有什么战略思路。果其不然,当黄书记第三次接见我们时,就谈了他的初步思路。他说,新疆是反修的战略要地,要有相对独立的汽车制造基地。二汽将在近期派考察组前往调研,希望能先将东风车的维修服务搞起来。
黄书记的设想,让我们甚是震惊!新疆应该造车!而不是我等思考为生存而继续生产点汽车配件。两种格局,高下立见!“新疆应该造车”这是当年行业领导都不曾思考,也不敢作出决定的战略决策。黄书记作为一家企业的领导,却能从纵览全局,为国思虑,这既说明当年二汽的实力,更体现二汽的担当。正是站在这种战略思想高度上,二汽才能从停建到复建,到能首创联营,带头承担改造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重任。这是我们这次行程得到的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这次行程还让我们见识到二汽的先进生产工艺、组织管理。同时,还与销售处达成建立东风车服务站的口头承诺。
二.迎接二汽考察
返回新疆后,工厂领导统一认识,要不失时机争得联营机会,首先必须对工厂生产环境彻底整顿。
当年二配的厂房,虽然是原机床厂的万平米标准厂房,但经20多年,厂房积灰严重,地坪不平,设备保养不善,特别是厂区的铁屑堆积成山。于是决定全厂停产一周(实际10天)整顿。整顿从清理厂房积灰开始。车间停电,接通5t天车临时电源,开动天车,以喷水和压缩空气,对10米多高的厂房顶篷、天窗到边墙、立柱,无死角地洗了一次澡,接着修补地坪,对机床设备进行全面擦洗保养,补齐灯光照明。经过职工的辛苦,厂房、设备为之一新,大家心理亦显明亮,户外的“铁山”通过车队的努力,终把铁山移平。与此同时,各车间也更换宣传栏,准备欢迎考察的标语,有关介绍资料也作了准备,以待二汽考察组的莅临。
我们还组织一个服务组,由我领着往南疆调查东风车的使用、维修状况。我们开着一辆轻卡,一路到巴州、阿克苏、和田、喀什走访用户。在喀什时,突接厂里电话,告知二汽考察组将于11月21日到达,让我赶回接待。于是我们选择从独库公路翻越天山,经伊力、博乐,日行700公里,两天后赶回厂里。
我们将接待考察的设想向局领导作了汇报,但局领导认为三配较二配困难,要让其和二汽联营。我们则表达争得联营的决心,最后达成共识:让二汽选择,选谁局里都支持。
二汽考察组由总厂康志荣副厂长带队,成员有工艺处蔡世淦处长,质检处周志忠处长,工厂设计处钱芸洲处长和随员黄志兰。自治区领导对考察组的到来极为重视,安排其进驻最高档的红雁池宾馆,局里专车接送。
考察组对三家配件生产厂进行三天现场考察。我厂被安排在最后一家。
11月25日,局里通知我们在下午去听取考察结论。康副厂长表示:二汽要与二配建立联营关系,同时可与其余两厂建立配件生产协作关系。后来听说,考察组对联营对象的选择也有争论。为什么会选择二配,大致有:一是工厂规整,小而精,便于改造提高;二是有较好的基础,较高的积极性;三是领导层相对精干。可以说,工厂精心的“备考”,环境面貌的改善,确实为联营争得分数。
三.成为“老八路”一员
参加二汽联营后,除了办理一些行政审批手续外,立即投入联营的实质工作。 一是立即筹备设立新疆东风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站;二是选择符合工厂特长的东风车配件的生产准备;三是准备东风整车的CKD生产线的生产准备。
正当全力推动联营事项,工厂展现新的活力时,危机却出现了。局领导突然通知我厂党委5名成员到农机厂办公楼开会,会上张书记宣布局党组决定:将农机厂、二配厂、畜牧机械厂三厂合并,原各厂党委委员均进入新党委。合并的原因是要共渡经营困境。要求各与会者逐个表态。农机厂胡厂长被任命为新厂长,当即表示坚决拥护,轮到二配厂表态,刘书记、聂厂长、阿、苏副厂长先后表态,称这对与二汽的联营有影响,但还是按下级服从上级原则服从决定,接着畜牧机械厂雷厂长表态热烈拥护决定。此时,张书记点了我的名,问我为什么不表态。我说既然决定已形成,我反对也无用。我认为一个叫花子讨饭还可活,三个叫花子还是一群叫花子。合并如何对二汽交代?既然是认真研究后作出的决定,怎么连新工厂名称是什么都没有明确!此时,张书记真生气了,对我一顿党性教育。会后二配领导一致保密,未予传达。当时局里一帮处级干部也一致反对这一决定,致合并一事不了了之。此事,我们也没给二汽透露,免于造成误解。
1981年4月8日二汽在一招召开“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成立大会。邀请云汽、柳汽、杭汽、广汽、重汽、贵汽、汉特和新汽等8家地方汽车厂作为联营厂,各派2名领导参会,并组成“联委会”。以二汽主导下的这八家企业,俗称“老八路”。
会上国家机械委宣布批准设立联营公司的决定,并任命黄正夏为联委会主任、公司经理,王兆国为副经理,陈祖涛为总师。自此,东风汽车的联营事业开始名正言顺走上征途。
历史的轨迹表明,二汽首创的企业横向经济联合,是一件对国家改革开放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果说二汽先期首创利税包干,续建二汽的政策实施,是二汽生存发展的“奠基石”,那么二汽首创的联营事业,则是加速二汽改革发展的一大法宝,更是推动国家城市改革的一块“敲门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育和成长,无不发端于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无疑,联营公司成立大会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
我作为与会的一员,是人生的莫大光荣,更成为我的人生的新的起点。
会后第二天晚间到一招澡堂洗澡,恰遇王兆国经理领着儿子也在洗澡。当他知道我明日返新疆时,就立即给我交代返疆的重点工作,却忘了我们是在全裸交谈。想来觉得好笑,但也说明我们对联营事业的热情投入,反映着二汽人的朴实无华。
四.当好“老八路”
新疆二配成为东风联营公司一员后,立即更名为“新疆汽车厂”。1982年与二汽建立“半紧密联营”关系,即“三不变、四统一”(所有制、隶属关系、财税物资渠道不变;产品方向、规划改造、生产计划、经营管理统一)。1983年又成为四家实行“人、财、物、产、供、销”“六统一”的“紧密联营厂”之一(其它三家是:杭汽、云汽和柳汽)。工厂由地方划转成为中央企业,划归中汽公司并委托二汽管理。当时,中汽公司派张克勤并二汽联营办曾纪木、沈弟高到新疆办理划转手续,我代表新汽负责接待和经办各项业务。
当时的这些做法,显然没能跳出计划体制的窠臼,只是一种利用旧体制打破旧制度的崭新改革,真正实现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母子公司”的集团关系,最终还是靠二汽不断提出的并得以实施的如计划单列政策、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以及二汽和联营各厂的公司制改造等一系列艰难的改革措施。
应该强调的是,在这旷日持久的渐进改革进程中,当年二汽领导层超前地采取一系列直接的投资行为,则成为加速改革进程的催化剂。
1982年7月初,黄正夏书记率王汝湜总师、蔡世淦主任和叶军秘书到新疆考察。区党委王恩茂书记接见时,黄正夏向区党委提出了“建立相对独立,以东风联营公司为依托的在新疆地区小配套汽车生产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设立以新汽为主导的新疆联营分公司”。
为推进这一战略设想,同年8月,二汽派工厂设计处黄腾副处长、吴九池科长等前来进行工厂设计,又派设备制造厂江厂长前来调研,承担30多台套专机的设计制造任务。
随后,我持向联营公司申报建造总装厂房投资60万元,制造专机需30万元的报告,到总部向黄书记汇报。黄书记问了几句,立即签批,让我到财务处办理拨款手续。当即我问了一句:这些钱将来怎样还?黄答到:先用再说。我又问:专机线怎样算?他说:先记在账上!当看到我疑惑的样子,又对我说:我不是不要你们还,我是投资,先给把米,将来要收蛋的。投资多了,你们就是二汽的工厂了。虽经多年,此情此景,深刻在心,深深佩服战略家的风度和卓识。
与黄书记的胆识不同,就在这之前,我厂为技改缺口5万元,还得找到自治区经委副主任亲自审批,我持申请报告,几经周折,才得以如愿。况且,这点钱还是我们企业上缴的折旧费。
当时黄书记的这一决定,在二汽内部也掀起波澜,但各部门都能按领导决策认真实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汽在二汽总厂的全力支持下,技改措施加速实施,新产品开发初见成效,经营管理和员工培训同时跟进,企业面貌一新,职工福利明显提高,遂即成为自治区机械行业的一面旗帜,显现出二汽集团改革发展“三大法宝”之一的“联营”决策的巨大威力。这一成功,还应是二汽超前实行的“实业援疆”的范例。
在推进新汽与二汽的联营进程中,让我和我的一家深深地融入二汽集团大家庭之中。1985年初,我又有幸调到十堰总部。在联营办直接参与联营事业,并在东风搭建的大舞台上学习,实践和提高,不留遗憾地过好下半生。我将永远记住东风情,永远做好东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