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秋意渐浓。走进超市,摆在显眼位置的月饼琳琅满目,昭示着中秋节的来临。
北方月饼皮厚馅薄,甜咸交织;南方月饼饼皮薄软、馅料充足。还有苏式月饼层层起酥、色泽诱人,港式月饼奶黄流心、软糯香甜,潮式月饼外表圆润、皮酥馅细……
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的手工酥皮五仁月饼。第一步骤醒发面:将面粉、盐、水混合揉成光滑面团后醒发。第二步骤做酥皮:将猪油与面粉混合成油酥,包入面团中,反复折叠擀开。第三步骤包馅:将五仁馅捏成球,包裹进酥皮中,收口捏紧。第四步骤油炸:低油温炸至金黄(现在使用烤箱)。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来时,我将母亲做的酥皮五仁月饼摆上桌,几口就吃完一个,口腔里填满核桃仁的醇厚、杏仁的清香、瓜子的脆爽、芝麻仁的浓郁、花生仁的酥脆。
母亲手工做的酥皮五仁月饼,还是那个时代家里走亲戚最佳的礼物。带上一包十个酥皮五仁月饼,不管走到哪家亲戚,都是拿得出手的礼物。
父母是支援三线来到小城,一直居无定所,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我读高中那两年租的是一家当地人带有前后两个小院的房子,我们一家住在前院,房主住在后院。
房主是一位老太太,解放前是小工商业者,前院曾是做生意的门面房,后来改造成住宅出租。房主家是月亮门,进去后有一个天井,她家院子里放一个大水缸,聚财纳福的意思。水缸里养有金鱼,上面飘着绿色的浮萍。
这一年中秋节,母亲做了很多酥皮五仁月饼,让我端一盘给后院送去。我第一次走进后院,近距离的发现原来贫穷制约了我的想象。她比母亲岁数大不少,容貌却保养得珠圆玉润,全然没有年过六旬的样子。
我怯生生叫了声:刘妈。刘妈见我格外喜爱,不停的往我手里送瓜子糖果,整整一荷包。她家的书柜摆满了书,还有不认得的瓷器古玩,堂上挂的不知是哪位名家的山水画,甚是富丽堂皇。
正是这个中秋节,我有了以后到她家看书的机会,和她家小儿子成了好朋友。多年以后我们相聚,我说我挺想念刘妈,难忘刘妈说我母亲做的酥皮五仁月饼好吃。
岁月如流,暮去朝来。如今城市乡村遍地商超,每到中秋节,很少有人再去费劲做手工月饼了。想吃什么口味的月饼,就去买什么样的月饼。
我网购过一次上海的鲜肉月饼。吃时在光波炉里热一下,饼皮立马变得香酥可口,而肉馅则饱含汁水,甜咸适中。品尝时,皮薄馅厚,肉香四溢,略带酒香的肉馅回味无穷,丰富的口感层次令人难以抗拒。
这几年,中秋节前总能收到在东莞工作的小舅子寄来的潮式月饼,绿豆沙、乌豆沙为、莲蓉蛋黄……,甜而不腻。我没有按照他传给的方法,搭配花茶或乌龙茶细嚼慢咽,倒是小口小口吃完整个。我发现潮式月饼很好入口,也很耐饿。
母亲已是高龄,今年中秋节,我会带上一盒酥皮五仁月饼,与母亲共同分享中秋美好的夜晚。
团在心中,圆在家中。头顶一轮明月,这万家团圆的日子,是年复一年最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