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传唱 (散文 作者 曾军)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1939年初,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演三队”渡过黄河,并于同年2月到达延安,受黄河汹涌澎湃气势的感染,创作出组诗《黄河吟》。在延安,音乐家冼星海聆听了光未然朗诵的《黄河吟》后,决定将它谱成歌曲,仅用六天完成了歌曲《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而《保卫黄河》便是其中的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勇抗敌的精神力量,其明快、激昂的旋律,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使得每一个字眼都充满了对祖国和母亲河黄河的热爱。这首歌曲不仅是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形成巨大凝聚力、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文化标志。

高中时代,当时学校组织合唱比赛,我们班选唱了两首歌,其中就有《保卫黄河》。在一次次的排练演唱中,在铿锵豪迈的旋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黄河奔腾咆哮雄伟壮观的气势,这气势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那是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同仇敌忾、英勇抗争的意志和决心,是不可战胜的华夏民族之魂。尤其是到了歌曲的后半部,“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简洁明了,层层递进,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急形势,如画面般立体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相信在这一刻,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像歌词所唱的那样,拿起武器义无反顾冲向战场,用热血和生命来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中华民族的抗战史是一部凝聚了无数烈士鲜血的奋斗史,是一部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血泪史,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苦难的历史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更孕育出了《保卫黄河》这样跨越时空的经典曲目,这是时代赋予音乐的使命和力量,更是中华民族为抗战所发出的最强音。

学生时代的那次合唱,让我记住了《保卫黄河》,也让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洗礼,那激昂明快的旋律,如同日夜奔腾不息的黄河水,穿梭在神舟大地,穿越历史的天空,时刻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担当,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