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讯】走进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技术商务部办公室,有的工程师正不停敲键盘写方案,有的工程师正手拿电话与客户沟通……对这种有别于通常意义的研发场景,技术商务部副工程师谢宇已经习以为常。
眼下,谢宇除了要与部门同事沟通近期工作,还时不时接听来自东风柳汽、东风启辰、牛创科技等集团内外客户的电话。“新能源‘跃动工程’实施以来,我们部门要兼顾的业务越来越多,角色也在不断改变。”他说。
谢宇所说的“改变”,正是源自深化改革。自2023年11月东风汽车宣布实施新能源“跃动工程”以来,越来越多东风研发人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创新力与活力,“1+n”的概念渐渐烙印在更多研发人心中。近日,记者走进公司研发总院,切身体会新能源“跃动工程”为研发领域带来的变化。
变!从“需求接收者”到“共性技术引领者”
布局有序,落子有声。
“十四五”以来,东风汽车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跃迁行动”,不断完善平台、车型、关键总成及核心技术布局。
在此基础上,2023年11月6日,东风汽车宣布实施新能源“跃动工程”,加速释放“十四五”以来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创新成果,以提升研发效能、打造有竞争力的平台和爆款产品为目标,深度匹配东风汽车向卓越科技企业转型的战略需求。
改革形成“1+n”研发体系。研发总院成为东风汽车共性与核心技术的掌控者,负责集团内前瞻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同时,在研发总院统一管理下,各事业单元承担上装开发及适应性开发等任务,提升面向市场快速应变的研发能力,共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持续跃升。
距研发总院所在地武汉960公里的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内,全新车型星海S7正在装配——这款新车就是基于研发总院研发的“东风量子架构”开发出来的。记者了解到,新能源“跃动工程”实施以来,研发总院和东风柳汽开展了多项合作,研发总院开发的马赫动力、软硬件技术在东风柳汽多款新车型上实现适配搭载。
1+n,让研发总院这个“1”,与东风柳汽等各事业单元研发力量这个“n”,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跃动工程’实施后,研发总院的角色发生了深刻转变。”研发总院技术商务部总监包伟介绍,“我们从单纯的技术需求‘接收者’,变成了共性技术的‘引领者’。”
作为共性技术推广的关键枢纽,研发总院技术商务部对这一转变感受最为明显——新的格局要求其深刻理解共性技术的双重逻辑:既要精准把握东风汽车内部的共性技术需求,实现统一规划、共同开发,更要确保技术本身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足以吸引各事业单元广泛应用。
为更好应对这一课题,研发总院科技创新中心、技术商务部与公司科技规划中心从项目规划阶段起,就统筹考量各事业单元的共性需求,在节约研发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技术应用的边界,实现从单一项目导向,到共性技术规划的转变。
“所谓‘共性技术’,一定是有很多家单位都在使用才能称之为‘共性’,因此市场竞争力是打造成功共性技术的核心之一。”包伟说,技术商务部坚持市场化原则,深入挖掘共性技术推广背后的商务逻辑,做好市场前沿与研发领域的桥梁连接,充分发挥新能源技术底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拓展业务领域,加速推动研发总院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变!从“研发支持”到“协同布局”
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说,在1+n的模式下,研发总院不仅要提升产品竞争力,也要进一步增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增强客户的黏性,使研发更加贴近客户需求。
研发总院与东风柳汽的深度合作,正是“1+n”模式的生动实践。
研发总院与东风柳汽的合作领域从发动机适配、研发试制,拓展到软件匹配开发、平台开发等更多领域。特别是马赫动力,目前,东风柳汽5款主力车型全面搭载这一动力,覆盖燃油、混动、电动全动力能源类型。
研发总院动力中心协同项目副总师周志介绍,“‘跃动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与东风柳汽的合作从最初的应用委托开发,逐步拓展为动力全领域的布局开发。目前,正在推进动力总成仿真、自主标定、整车功能验证等领域的深入合作,相互赋能,共同提升开发能力。”
随着“1+n”体系的深入推进,研发总院的角色定位发生了重要转变——不再仅仅是“研发支持者”,而是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客户的技术规划中,协助其把握技术趋势,精准布局市场。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研发总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增强了客户对其的信任度。“现在东风柳汽一有新需求,就会主动和我们联系,这也证明研发总院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谢宇说,从寻找客户,到客户主动寻求合作,研发总院正秉承“让用户满意”的理念,将车型生命周期管理推向更加全面、精细化的新阶段。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技术商务部逐步建立起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在每一个项目结项时,及时收集客户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认可成为“1+n”体系取得良好成效的注脚。东风柳汽乘用车技术中心主任胡锡挺说:“从项目前期需求接洽,到开发全周期的高效服务,直至项目成果的高质量交付,研发总院在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卓越的专业水平与无可挑剔的服务态度,这让我们对后续的合作充满期待。”
变!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融合”
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动思想变革,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研发总院与东风柳汽的深化合作,在2024年北京国际车展写下新篇章:东风风行星海S7搭载研发总院研发的“东风量子架构”平台,双方合作领域进入全新维度。
东风量子架构是一款全数字化、高拓展性的机电一体化架构平台,作为东风汽车智能电动化技术集大成之作,其可以满足差异化的造车需求,摒弃从头开始研发的传统造车模式。得益于东风量子架构,星海S7的研发成本有效下降,研发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平台适配性开发也为星海S7打造了更稳定、更扎实、更安全的车体结构,让整车轻量化水平再上新高度。
2024年,研发总院和东风柳汽不断加强对未来合作的深入规划研讨,在深化动力总成适配性开发、平台架构开发的基础上,双方将目光投向了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全领域,以联合开发的模式,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同夯实共性技术的基石。
“随着‘1+n’研发体系落地,我们与东风柳汽形成了双向融合的合作关系。”周志说,研发总院与东风柳汽顺畅的合作机制,不仅让双方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更促使双方在研发实力与开发效率上实现了新的飞跃。
通过一系列成功合作,研发总院拉动东风柳汽在对应领域逐步构建起相应团队,并帮助团队强化开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双方合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同时,研发总院与东风柳汽在商务管理、人力资源、流程体系、事业规划等多维度全面对标,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内部体系的优化升级,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下,研发总院与东风柳汽正积极在研发人员资源需求、软硬件研发资源上寻求合作新突破。“我们正在积极与东风柳汽对接,希望拉通研发资源,利用东风汽车‘研发云’,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研发人员的灵活调配,确保在研发需求高峰期,能够迅速集结力量,高效协同作战,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与创新能力。”包伟介绍。
记者了解到,随着与东风柳汽的合作模式落地生效,研发总院将逐步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公司各事业单元,形成一套人员与资源的高效整合机制,进一步凸显“1+n”体系的优势,推动共性技术开发迈向新高度,为加快实现“科技跃迁”注入更强劲动力。
(记者 李昀冉 通讯员 顾盛炜 责任编辑 龚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