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故事】北科影:我们想给二汽拍部电影!

1983年7月,一个火热的夏日里,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北科影)导演刘建中一路辗转到十堰。他冒着汗,气喘吁吁地找到了二汽当时的党委书记陈玄德。“我们想给二汽拍部电影,是讲全面质量管理的!”

原来,二汽第一任厂长饶斌,于1978年12月在二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经过五年的坚持,二汽整体生产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收获良多。北科影此次前来,是希望以二汽为“主角”,拍摄我国质量方面的首部科教片《全面质量管理——第二汽车制造厂纪实》,用于全国质量宣传。

1984年,二汽《全面质量管理》科教片上映时的海报

陈玄德欣然接受了导演刘建中的提议。不久后,在国家经委的正式批准下,该影片项目正式启动。

1984年4月,北科影摄制组来到二汽。开机后,在二汽拍摄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航拍。在上世纪80年代,只能想办法去弄来一架真飞机进行拍摄。

摄制组从老河口“光化机场”借来一架军用飞机。盘桓在二汽厂区上空,要拍摄只能打开机舱门,但扑面而来的气流几乎将人掀翻。摄制组成员只得找来绳子,把摄像师和摄像机牢牢系住,摄像师将身体探出舱外拍摄二汽厂区的空中全景。

拍摄期间,为了减少对生产的影响,摄制组废寝忘食地赶拍,平均每天要拍摄14个小时以上。

在武当山、大川等地拍外景时,天气炎热,烈日当头,拍摄场地没有一点遮挡,摄制组成员们个个挥汗如雨。在二汽车间内拍摄时,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摄制组事前尽全力做好准备,现场调灯置光都一路小跑,争分夺秒赶拍摄。

电影拍摄期间,二汽各厂、各部门也密切配合着北科影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保证拍摄进度。

车身厂,当时的厂长王文德在生产会上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一定要支持电影拍好!”检查处为助力摄制组拍外景,先后支援了8辆东风车。传动轴和车厢厂安排了司机和车辆牌照。配套处、销售处和车厢厂为摄制组送来了拍摄需要的集装箱、篷布和高栏板,利用休息时间,参与拍摄的二汽员工们与摄制组热情讨论拍摄方案,提出建议……

“参加配合工作的同志们都认为,北科影在二汽拍片,是当时二汽53000名职工的共同荣誉。”全程参与电影拍摄,担任电影顾问和现场指导的李国维这样回忆道。

就是在这样如火如荼的忙碌下,这部以“二汽”为主角的国内首部质量管理科教片完成了摄制工作。经由精心的后期剪辑,1984年8月,电影样片进入审核调整阶段。

1984年8月6日上午,二汽第一书记黄正夏、副厂长李惠民看了样片,对内容给予“完全肯定”。8月12日北科影厂审片,认为影片清晰、通俗易懂。8月14日,北科影又邀请到国家经委、机械部、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单位领导,一起审查样片。

“全面质量管理,是当前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影片主题抓得好,二汽这个点也选得好。”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看过后大加赞许:“希望影片能赶快上映,不仅要赶全国质量月活动,还要迎接国庆节。”

1984年9月16日上午,二汽工人俱乐部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这部在二汽拍摄、以二汽为主角的电影,终于迎来首映式。

第一批分到电影票的千余名观众,早早来到工人俱乐部前排队,生怕自己晚到一步,赶不上看“二汽自己的电影”。进场后,俱乐部楼上、楼下两层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想找一个空位置都困难。

灯光昏暗下来,一束光投射在银幕上,电影就开始放映了。彩色影片中,记录了二汽传动轴厂、标准件厂、发动机厂等多家工厂的全面质量管理情况,讲述了二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五年多来取得的成果。

大屏幕上,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一张张熟悉的脸孔接连出现。观众席中,也不时传出切切私语,难掩喜悦与兴奋之情——“这是我们厂!”“快看,那不是我同事吗?”“咱们也被拍进电影啦!”

1小时20分钟后,电影落下帷幕。工人俱乐部内,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观众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影片的认同。

现场,黄正夏书记代表全体二汽职工向北科影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影片的上映,将激励我们坚定‘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倍努力地发展二汽的大好形势,为实现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宏伟目标,扎扎实实地搞好各项工作,为新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三十余年过去了,东风对于质量管理的追求始终如一。光阴流转中,这些记录在胶片中的历史影像,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去——正如二汽发展的宝贵历史记忆,将永存于东风人的心间。

(本文由记者王亦根据李国维口述资料整理)

李国维(左三)在生产现场检查质量工作(老照片)

李国维(1941-2014),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1966年进入二汽工作,1986年担任二汽质量管理处副处长,1990年任二汽质量管理处代理处长,1998年11月光荣退休。李国维熟悉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为二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多次被东风公司授予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7月被十堰市政府授予“车城建设功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