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记忆和梦想 (散文 作者 曾军)

这两天收拾屋子,从衣柜里翻出两套我的旧工作服,这是东风人曾经都穿过的蓝色工作服。虽说是旧工作服,但却是崭新的,因为前些年东风公司实行了白色工作服,这两套蓝色工作服我还没来得及穿就被束之高阁了,这一放就是好多年。

说起工作服,我印象还是挺深刻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东风公司(当时还叫“二汽”)开始推行蓝色工作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东风人被人们戏称为“蓝精灵”。 一时间在十堰刮起了一阵蓝色旋风,大街小巷随时都能看到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人们,这里面有“二汽”的,也有不是“二汽”的,大家伙儿都以一身“蓝色”为荣耀。当然了,不在“二汽”上班的人为了弄到一身“蓝色”,自然也会想办法,哪怕只是一件上衣,或是别人穿过的、旧的,也无所谓。

那时,我还在学校读书,当身边走过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东风人时,我也非常羡慕,只是我的父母并不是东风人,所以我们家一直也没有见过一套蓝色的工作服。直到1992年,我上了东风公司技校后,因为随时要到工厂实习,这才领到了人生第一套蓝色工作服。记得那天,我穿着新发的工作服在菜地里浇水,正好大姐下班回家经过菜地,大姐老远仔细打量了一番,才认出是我,惊喜的眼神溢于言表。可以说,这个时候,我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准东风人了。

1995年,我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东风公司专业厂参加工作。从此,我便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东风人,一身蓝色的工作服陪伴我走过了很多年。那时候,有很多东风卡车外表也是蓝色,再加上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东风人,蓝色几乎成了东风公司乃至车城十堰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工作起来也特别有干劲。也就是在那些年,我知道了东风公司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全国劳模——王涛,他是一名普通的汽车调整工,但却是全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他岗位技术精湛,多次为工厂义务加班,并自己动手为企业撰写了10多万字的汽车调整方法培训教材,被称为汽车“调整大王”。

王涛长什么样,我一直想见见。无独有偶,有一次我居然在大街上遇到了王涛,那天马路对面走过来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推着一个半旧自行车的东风人。走进一看,咦!这不是电视上那个被报道过的王涛吗,我仔细打理了一番,他中等身材,长相普普通通,除了皮肤有点黑,别的没什么特点。眨眼间,王涛已经推着自行车走远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注视了好一会儿,想起有关他的报道,我瞬间对他产生了一丝敬意。这就是咱们的东风人,普通的如沧海一粟,却身怀绝技,毫不张扬,尤其那一身东风蓝,此时似乎有了更特殊的意义。作为一名东风人,咱不能对不起身上的那一身蓝色工作服。这大概是我上班以来,对东风蓝最初的印象和感知吧。

进入新的世纪,东风的发展日新月异。伴随各种新的发展理念,蓝色工作服逐渐退出了东风的劳保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式样的白色工作服。我想在那一刻,包括我在内,有许多东风人都会有难以割舍的情愫,毕竟穿了这么多年,突然放弃不穿了,心里一时难以接受。但这并不妨碍东风公司的发展,相反,新的工装,新的形象,新的动力,东风公司更是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从十堰辐射至全国,都有东风的足迹。而新时代的东风人,也毫无畏惧,他们敢闯敢干,踏实肯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东风的发展速度和奇迹。这期间,一个个东风劳模和先进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他们是“钣金妙手”杨祉刚,“改善奇才”魏明伟,“微米钳工”朱卫东,“电修腊梅”杨玲,“金相牡丹”郭文芳,······,他们是新时代的东风工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个东风人的职业操守和追求。当他们身穿白色工作服,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分明又看到了那一抹熟悉的东风蓝,他们不仅没有丢掉蓝色的底蕴,而且赋予了白色新的更深刻的内涵。他们是新时代东风最可爱,也最值得尊敬的人。

普普通通的工作服见证了东风的发展,记录了时代的印记。此时此刻,我也身着东风的白色工作服在岗位上忙碌着。作为一名东风人,还是那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祝愿东风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