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眼中的冯月兵:17个笔记本里有“笨功夫”

【东风汽车报讯】说起冯月兵,冯月兵的启蒙师傅贾锋笑称:“他是我带过最‘倔’的徒弟,却也是最让我骄傲的徒弟。”

“2014年东风公司技能竞赛海选,我去总装车间选人,第一眼就被冯月兵的笔记本吸引。” 贾锋说:“他的笔记本翻到卷边,连继电器位置都用不同颜色标出来——这不是应付考试,是真的在钻研。”

首次竞赛实操训练,冯月兵“笨手笨脚”:拆装机盖时螺丝掉了三次,万用表拿反了两次。2014年比赛失利后,冯月兵追着贾锋问:“师傅,前八名的老师傅怎么排查短路故障?”贾锋带他开展故障复现,他当场记下对方“先查接地再测电压”的步骤,回来后在废旧车型上模拟了十几次。“那时我就知道,这个徒弟能成大事。”

在贾锋眼中,冯月兵对细节的“偏执”近乎苛刻。2023年奕派007试制,左前门微动开关无法上锁,团队排查一天无果。“他拆解零部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发现每个差异2欧姆——肉眼难辨的差异,他却当成大问题。”贾锋说,冯月兵联系供应商追溯模具参数,发现是注塑公差导致接触片变形,最终推动模具调整,让车型提前6周量产。“他常说,‘在电路里,1欧姆的偏差都是大问题’,这种敏感度,是拿无数个日夜泡在车间练出来的。”

2017年湖北省赛,贾锋作为培训导师,目睹冯月兵在38℃高温下,趴在地上用万用表逐段检测线束,汗水浸透工装却纹丝不动。“3小时后,他锁定传感器插头虚接——这个故障点藏在仪表盘下方,一般人会直接换传感器,但他坚持测通断,发现是插头针脚氧化。”贾锋说,冯月兵的解析笔记里,每个故障都有“三层排查法”:先查表象,再追原理,最后做预防。他把每个故障都当成学术课题来研究。

更让贾锋惊喜的是,冯月兵将个人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成果:编制的《电器故障解析100例》成为新人培训必修课。“他带徒弟,不仅教技术,更教思维——要求写解析报告必须画电路走向图,标清故障点为什么在这。这种‘知其所以然’的习惯,才是最宝贵的。这种把经验拿出来共享,才是大国工匠的格局。”贾锋说:“如今,冯月兵的徒弟们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张勇能独立解决智能网联故障,孔策在二厂主导建立解析流程,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采访中,贾锋多次提到冯月兵的“笔记本文化”:“他2012年进厂就开始记笔记,12年写满17个本子,现在新人培训,他的笔记就是‘教科书’。”在贾锋看来,冯月兵的成长打破了传统认知:“以前总觉得工匠要靠天赋,他证明了,只要肯下笨功夫,普通人也能成为专家。

(记者 吴雨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