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下半场的“安全觉醒”

【东风汽车报讯】2025上海车展前夕,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针对智能驾驶领域的宣传话术、功能逻辑和技术部署等维度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为狂飙突进的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拧紧“安全阀”。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底,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预计将达65%,然而在技术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考: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用户,当算法开始介入人类决策,当AI变革成为不可逆的时代巨浪,科技发展的本质意义究竟是什么?在上海车展,记者找到了一些答案。

智能化“去泡沫化”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选择的双重驱动下,上海车展折射出智能化“去泡沫化”的迫切性,拒绝技术参数的盲目堆砌,“安全”成为高频词。

4月23日的东风汽车发布会上,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说,“科技赋能不是无界的狂飙,而是智能与安全的共融。”东风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构建电池安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健康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全维度安全体系,用行业领先技术和全域安全标准坚守造车本质,为用户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上海车展也传来一些誓言:广汽集团承诺为未来L4车型自动驾驶的安全担责兜底;小鹏宣布启动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计划,提升用户对AI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安全认知与操作能力;理想、蔚来等品牌调整悬窗话术,强调“辅助驾驶需驾驶员全程监管”……

从“智驾”到“辅助驾驶”,这种表述转变的本质上是对“技术依赖”的纠偏——技术向智能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应削弱驾驶者的主体性,应确保驾驶者对车辆安全行驶的掌控。

更安全可控的技术进化

政策规范下,智能化发展的脚步将更加坚实地向更安全可控的方向前进。各大车企、零部件和技术供应商在上海车展亮出各自在智能化领域的最新安全技术方案,探讨智能与安全共融的“最优解”。

智能驾驶,“安全冗余”成为关键词。华为乾崑智驾ADS 4.0采用全新的WEWA技术架构,在云端和车端分别部署世界引擎(World Engine)和世界行为模型(World Action Model),能够生成各种人类司机很少遇到的难例场景,提供更精准的信息和更安心的驾驶体验。该系统也将搭载全新岚图FREE+量产上市,与岚图五星安全车身深度融合,为用户打造安全与智能兼具的驾乘体验。

东风“天元智驾”提供T100到T1000四个级别方案,实现从NOA辅助驾驶到L4、L5级无人驾驶的全场景应用;大众汽车发布专为中国路况打造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为驾乘者提供高度拟人化、多场景覆盖、以安全为先的驾驶辅助体验;商汤绝影展示生成式智驾R-UniAD技术方案,发布近实时在线交互的4D世界模型。

智能座舱,用户体验进一步升级。东风“天元智舱”全系接入DeepSeek、豆包等,构建“视觉+语音+生物感知”三位一体的智慧中枢,其健康监测功能可实时追踪驾驶员的心率与呼吸频率;华为鸿蒙座舱5.0融合通用大模型与垂域Agent,打通生态接口,支持自然语言交互和场景化服务;宝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以驾驶员为中心,创新四大交互界面;吉利智能座舱基于阶跃星辰端到端语音大模型,支持方言对话、音乐生成等互动体验;博世AI智能座舱融合多个大语言模型,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人机交互体验。

当“安全冗余度”替代“算力峰值”“场景适配性”替代“功能数量”,安全不再是技术附加项,而是衡量智能化竞争的核心标尺。

安全与技术共生的生态

汽车行业发展之下,对安全的思考是对智能化更底层的逻辑重构,构建“软件-硬件-生态”一体协同生态,将安全技术与用户体验深度融合,科技正回归服务人的本质。

东风“天元架构”与华为乾崑车控模组的深度融合,构建起行车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的三维防护体系;东风马赫动力电池以“超高安全冗余”提前满足新国标安全要求,通过“海、陆、空”三栖硬核试验;宁德时代钠新电池从材料层面消除电池热失控中的助燃因素,实现电池安全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的跨越式突破;沃尔沃展区C位的透明车身XC90,直观展示了硼钢闭环的“笼式结构”,诠释被动安全的工程美学。

安全技术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上海车展前,华为联合包括岚图、猛士在内的11家车企发布《安全智能驾驶倡议》;吉利提出“安全平权”理念,开放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助力行业解决底部碰撞难题;鸿蒙智行整合生态伙伴打造“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这种跨领域协作,正在形成“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安全生态。

汽车行业的“安全觉醒”,本质是对科技发展意义的再思考,科技赋予出行的不应该只是速度,更应该是守护更多人安全出行的自由。安全不再是技术的边界,而是科技进化的原点,智能化辅助驾驶的“下半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记者 李昀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