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东风博物馆,回望二汽人在山中的奋斗历程 (散文 作者 黄少华)

走进东风博物馆,踏上台阶,每一步都铭记着二汽人手举马灯,艰苦创业的历史。从1969年白手起家,历经风雨,直至建立起一座现代化汽车工厂。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记录着二汽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历程。

步入展厅,时光似乎在这里倒流。20世纪60年代,面对潜在的战争威胁,二汽选址十堰,十万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肩负起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重任,在21条山沟中,建成了24个专业的汽车生产工厂。

这座博物馆浓缩了二汽的发展史和56年的奋斗历程。作为东风的后继者,整个汽车博物馆让我见证了东风的发展历史,也是东风人一代代艰苦奋斗的见证。

二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老一辈二汽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他们披荆斩棘,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当时的十堰贫穷、封闭、落后,几乎在地图上都找不到这个深山小镇。这里没有工业基础,照明全靠马灯,没有厂房就用干打垒土法建造。一个山沟一个厂,没有住房,建设者们就搭起芦席棚过渡,先生产后生活。

博物馆再现了二汽创业者们凭借对理想信念的坚持,点燃了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创业激情。在芦席棚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涉水道路、桥梁受阻等,通过人拉肩扛,竖起了铁塔,运来了重达几十吨、上百吨的设备,建起了厂房。

第一代二汽人秉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之路。看到“二汽”当年建设者们的照片,他们挑着重担,趟过泥水,顶风冒雨,风餐露宿,百折不挠。他们的笑容如此灿烂,正是在鄂西北的大山中,造出了东风EQ240军车,也是国内第一辆军车,打响了东风品牌的名声,被誉为英雄车,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成就。

东风博物馆展出的画面和实物,生动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二汽人如何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建设二汽,十堰如何从一个深山小镇蜕变为“中国汽车卡车之都”的传奇。感受“二汽”艰苦奋斗和崛起的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技术跃进和产品升级。

漫步展厅,各种型号的轿车、卡车汇聚一堂,各式军车令人震撼和感动。感动于二汽为国家强军所做出的贡献,还有那些令人倍感亲切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场景,如杂货店、露天电影院、儿时的学校……二汽承载了多少童年的欢乐和青春的记忆……

二汽,从无到有,走过了56载的发展历程。

老二汽工厂化蝶成东风博物馆,翻开了新的篇章,成为历史文化工业遗产。它如同一座时光宝库,静静诉说着二汽成长的历程。建在二汽专业厂的博物馆,这里不仅有故事,还有历史的印记,它是二汽建设56年自主奋斗史的缩影。在二汽人心中,二汽厂不仅仅是一个工厂,它是一代人的美好记忆,是一种白手起家、吃苦耐劳的企业精神,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人生情怀。二汽的艰苦岁月总能让人刻苦铭心,博物馆里的历史遗存,还有我们生活的影子,都浓缩于此。虽然,“二汽”已经成为了过去,但那份热爱在内心深处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