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驼背时代 (散文 作者 隗金明)

湖北安陆城郊有一个叫“五一”的农庄,我的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五一”农庄的人以种植蔬菜为生。每天,女人们烧火做饭、收拾家务,男人们早出晚归、劳作于菜地。

那个时候,农庄的人种菜全靠一副扁担。往菜地施肥浇水要挑担,运送务农物资要挑担,送菜去城里售卖也要挑担。为了提高效率,担子里通常是满满的、沉沉的,我经常看见挑担的人被压得“哼哼”地吟叫。久而久之,许多人都被沉重的担子压成了驼背,我的隗氏族亲中就有好几个驼背人。

这种以挑担作为主要运载工具的现象,以及因挑担至驼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普遍存在。至于说旧中国是什么情形,我没见过,但我相信这种情形一定更为糟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湖北十堰生活的我看见了新现象,菜农们进城卖菜大多用的是板车、三轮车,挑担极为罕见。这个时候我老家安陆的“五一”农庄已被城镇和工业占地,不再种植蔬菜了,不过,看他们的生活条件,如果还种蔬菜的话,板车、三轮车是买得起的。挑担现象少了,自然驼背现象也少了。

21世纪初年,我在武汉生活,看到的是又一番情形。卖菜的人们已经淘汰了挑担,连板车、三轮车也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运输工具是大大小小的汽车。我住所的前后每天都各停放着一辆轻型卡车,一个卖菜,一个卖水果。我认真的观察了一下,在卖菜的人群中再也看不见驼背现象了。

从挑担卖菜到开车卖菜,是一个驼背时代向现代化新时代的跨越。这个跨越不单表现于卖菜,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过去,食不果腹;现在,天天过年;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满大街都是“时装展览”;过去,出行靠徒步、靠“挤公交”,现在,私家车、豪华大巴、地铁,样样舒适,样样便捷。至于说高科技领域的变迁与成就,那就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和惊叹不已了。请看,宇航员遨游太空,“蛟龙”号深海捉鳖,无人驾驶闪亮登场,机器人上门服务……

人类的文明进步,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告别了那个驼背时代!